关于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人类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和能力的实现。造就创造性的品质,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那么从孩童时期的培养有究竟应该从何下手呢?
我将从从营造环境氛围让幼儿萌发"为什么"、扩大质疑空间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利用操作活动让幼儿知道"怎么办"三方面对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它是一个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没有约束和固定模式,极具创新的潜质,如果在此期间给与适当的教育刺激,幼儿创新的潜质就可能变为现实。
二、相关理论基础
由创新理论研究可知,人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三方面,可通过递进式的素质建构,来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得知,儿童的发展借助于活动操作,而同时在练习中情境中得到主动提高,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活动与操作。三、研究过程
教学实践中,我把创新教育的重点放在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环节共同完成的。通过三个环节,设置环境,鼓励幼儿活动,探索操作,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一)营造环境气氛,让幼儿萌发"是什么?"
1.让活动室成为儿童自己的天地。
教师应创造一个有趣的探索活动环境,让幼儿与儿童互动。教师应改变观念,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幼儿可以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并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有效地从"教会"儿童转变为儿童的兴趣。。意去学。布局环境必须注重环境的儿童化和教育。避免单一化。如:中班下学期《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一单元中,在班上单元墙饰的布置时,就请全班幼儿一起参与到这当中来。每人都在老师剪好的心形彩纸上画好自己好朋友的头像,然后写下自己的名字,最后亲手张贴到老师事先布置好的"树干"上。通过这样的环境布置,幼儿们对此单元的内容好奇极了。小天非常喜欢小明,可由于他常常太霸道,所以小明又不太愿意和他做朋友,在矛盾之中他就跑来问我,应该怎样办?
2.提前投放教育活动的材料。在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环境后,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环境和经营环境,发现和提出环境问题,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诗歌)中,我提前一个星期就把诗歌中提到的"纸折的鸭子"、"泥捏的小狗"、"手画的小羊"、"做的飞船",这些东西放在教室里比较明显、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地方。孩子们看见这些东西开心极了,不停地来问:"老师,这些东西是谁做的呀?""老师,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啊?""是用纸折的。""是老师做的。"孩子们有很多问题和答案,他们非常活泼。一周以后,我在进行这个语言活动之前,对她们说道:"上个星期我放了些东西在教室里,孩子们总是问我,它做了什么?谁干的?今天我们要学一首诗,答案就在里面。"活动进行下来,效果好极了。这就是提前投放材料,让幼儿自由关注,主动发现,预先思考。
3.保证幼儿与环境接触的时间。中国着名教育家陈和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中学,不断进步"。创新教育只有在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才得以实现,作为强调幼儿在中国幼儿教育中主观活动的重要教育形式,活动区教学已成为我园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园不但在每个班级开展了如:建筑区、角色区、表演区.若干区域,每天保证有一个半小时,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活动的时间。我园还专门开辟了一座活动楼,设置了电脑室、美术室、生活活动室、阅读室、科学发现室,每周每班的幼儿都会来活动一次,充分保证了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
关于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