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当行为。
目前心理治疗的疗法有一下几种:
1、系统脱敏法:指通过人为地引起与恐惧等消极情绪相矛盾的情绪反应 , 逐步递增引起消极情绪反应的情境, 增加耐受能力 , 达到消除消极情绪反应的效果。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儿童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儿童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儿童对所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消失。
2、强化法: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原理,增加儿童期待行为出现的频率,分为正强化法和负强化法。
3、惩罚法:指儿童在出现某一不良行为时,立即给与某种厌恶刺激。
4、消退法:指某一种行为反复出现的时候,如果此行为得不到强化,则此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5、矫枉过正法:在儿童出现某种不良行为以后,定期以相反的良好行为矫正刚才的不良行为,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6、间歇强化法:不定期的强化。既可以用于增加行为,也可以用于减少行为。
7、行为塑造法:通过不断强化逐渐形成某种新行为的过程。
8、模仿疗法: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和获得良好的行为。
9、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纠正不合理的思想活动或者信念来改变儿童行为。
10、集体心理疗法(小组治疗或团体治疗):主要适用于人际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四、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预防胜于矫正,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预防的意义的远远大于问题发生后的咨询与治疗,所以,对于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必须是幼师教育者急需加强的方面。从科学研究显示,预防儿童心理问题有三个关键因素:儿童自身、家庭以及社会。
1、儿童自身:要培养儿童的自尊,并鼓励儿童有良好的自主性,减少对他人的过度依赖,以养成儿童健全完整的性格。
2、家庭:儿童是家庭中的重要一份子,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性格养成过程中至关重要,家庭的和睦与否也是决定儿童心理问题是否发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长辈的教养态度要一致。
3、社会:要鼓励儿童多多接触社会,对社会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初步认识社会中个人竞争的状况,为儿童将来面临的各种竞争做好简单的心理建设。
除此之外,父母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还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托幼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重视儿童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能力,开展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存辅导),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五、在儿童心理咨询时, 咨询者应持有的基本态度
心理咨询并不等同于会话术。心理咨询也不仅仅是咨询技术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咨询者
对来访者持有怎样的态度, 及以此为基础能否建立起一种彼此信赖的关系。这是心理咨询得
以确立并顺利发展下去的前提条件。
1理解的态度
咨询人员首先不要试图去为来访者 " 治病救人 ", 而应该是如何达到与来访者的" 共
感的理解 " 。因此首先要表明对来访者的理解。来访者感觉到了什么, 想说什么, 作为
咨询者应该觉察得到。同时又要能够审视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就是说作为咨询者
须同时进行两种相反的作业, 即既被感情所操纵, 又受清醒的判断能力所支配。这样当然要
求咨询者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敏锐的思考能力。
2重视感情投入
人的行为, 特别是问题行为不一定是基于理性的, 而更多的是受感情所左右。作为理想
的咨询者,要有感情的投入,才能准确地察知来访者理性与感情的交织所引起的问题行为。首
先, 要认识与体味自身的真实感情。其次, 坦率、真挚的感情表露。第三 , 重视非语言的
感情流露。最后, 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来访者所表露出的情绪、欲求等, 并以相应的形式反
馈给来访者。当来访者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感情时, 咨询者应以非指示的引导帮助来访者,
促使其感情能明朗化。
3律师的态度
就是要站在来访者一边来考虑问题, 去说话, 要采取非审判的态度, 避免进行道德的
判断 , 也应坚持避免诸如批评、抨击、警告, 克制使用诸如提问、诊断、解释、忠告、指
示、说服动员、轻率的保证等违背心理咨询共感理解的某些表现和行为。
六、总结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文档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