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快乐健康成长离不开安全,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缺少生活经验、体能发展不完善的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在关心、呵护幼儿的同时,应防患于未然,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使意外伤害降到最低点。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者的第一职责。
(二) 在户外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
为了让幼儿了解户外幼儿时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小猪笨笨”。幼儿看到贴满创可贴的小猪,通过观看图片,大胆想象小猪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开始幼儿看到满身贴着创可贴的小猪时都哈哈大笑,但一会就被情节吸引了,都开动脑筋想小猪怎样受伤的。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教师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使幼儿学会怎样进行游戏。 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游戏,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我们知道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户外活动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加之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溺爱有余、培养不足,使得幼儿对突如其来发生的意外事件无法因对,就会造成意外伤害。为此我采用了现场说教的方式效果很好:一是幼儿在滑滑梯时倒着向下滑或你推我挤,非常危险,但幼儿意识不到这是危险动作,为此现场说教,教会他们怎样滑滑梯不会有危险。二是冬天跑步时,幼儿怕冻常常将手放进口袋儿内,一摔倒就会摔破头。为此我还是采用说教的方法让幼儿知道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并且让幼儿知道手放在口袋内,,就会摔伤脸。如果不把手放到口袋内,如果摔倒了,就本能的去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三是在进行《平安过马路》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带幼儿到大街上参观:辩识斑马线,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正确过人行横道和过街天桥,了解箭头指路标和交通标志,培养安全行路、乘车意识。从而让幼儿的头脑里会形成很深的记忆。
四、通过直觉体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幼儿园里各种器械、各种玩具都有,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进行游戏,可以说是快乐天堂。但有时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往往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时,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但是光有这种体验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用及时贴剪了一些大眼睛,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大器械的哪些地方有危险,贴上大眼睛让大家都看到。有的幼儿贴在了活动室的水杯格上;有的贴在画架上;有的贴在玩具柜上;有的贴在了老师坐的大椅子上。在户外,更能让幼儿发挥了,有的贴在栏杆上说:“上次我在这磕着过。”以后在活动时,幼儿看到这些大眼睛,就自然引起了注意,减少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五、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小班刚进入幼儿园,幼儿年龄小,一些常规的养成还不能形成习惯。于是,形象的标记帮助了幼儿。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我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银行的一米线。有了一定的限制幼儿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了。但“一米线”显然不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于是我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幼儿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在一次入厕时,我发现白乾锐小朋友在等待时对前面的小朋友说:“你洗完我在洗好吗?”前面的小朋友高兴的说:“好吧。”并且洗手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快就轮到白乾锐洗了。我及时表扬了这两位小朋友,并将这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此后,幼儿入厕、洗手时我常常能听到这句话。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
六、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会辨别自我保护的技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浅谈新时期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四)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