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的跑、跳、投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 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户外游戏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各种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相互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习惯, 有利于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品质,优美的游戏动作、协调一致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五)游戏可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
在剪纸的活动中,可以锻炼幼儿握笔、用剪刀的技能;在玩球的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排球、接球的技能;在区域游戏娃娃家的活动中,幼儿帮布娃娃穿衣服,可以锻炼扣纽扣、拉拉链的技能等等。
(六)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体能游戏如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攀登、投掷、单脚跳、走走跑跑交替运动等,促进幼儿大肌肉群发展,并使动作趋于协调。剪纸、泥工、折纸、绘画、编织、演奏、搭积木、插片、打弹子、翻绳等游戏则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及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当教师提供了这些游戏内容,幼儿便可根具自己的运动能力去选择游戏的内容,并在游戏中发展运动的能力。这样两者相辅相成,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七)游戏对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 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游戏
(一)合理安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充足的游戏时间是保证幼儿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在幼儿园,教师可利用幼儿的晨间活动(家长送幼儿入园时的十几分钟至三十分钟的时间与幼儿共同参与幼儿园为他们准备的室内或室外的活动)、饭前饭后、离园前及其它环节的零碎时间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如:晨间游戏:踩高跷、风火轮、投沙包、趣味跳绳等;音乐游戏:小兔和狼、小老鼠和泡泡糖、小兔捉迷藏等;体育游戏:追泡泡、过小桥、跳房子等;民间游戏:跳皮筋、跳竹竿、踢毽子等;角色游戏:老鼠夹、老鹰抓小鸡、捕鱼等;徒手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踩影子、三个字等等。
(二)为幼儿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游戏常规就是指幼儿在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幼儿不适宜的行为或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游戏常规的建立不是对幼儿游戏的限制和束缚,而是在于更好地培养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游戏行为的习惯,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顺利地进行。合理的游戏常规也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一种保障。
(三)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
游戏活动中,凡是需要使用的运动器材和辅助材料,教师都应和幼儿一起来完成搬运摆放和收拾的工作;根据活动的需要,请幼儿按照活动的具体要求亲自摆放;活动结束时,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将他们收拾和集中起来,搬回到收藏室。在这期间,幼儿会十分乐意、积极地参与这类活动,因为这既是显示了自己的体能,也为集体出了力。
(四)把幼儿当作游戏的资源
如:教师与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发现,孩子们有各种不同的玩法,那么教师就可以邀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出来阐述自己的玩法或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积极的投身于游戏,这不仅提高和发展了他们的体能,同时还让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愉悦。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三岁到六岁的幼儿正处于体能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学习有关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1
[3]朱家雄.学前儿童卫生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4]侯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
[5]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6]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
[7]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8]韩明,幼儿益智健体简易游戏,2007.1
论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途径 (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