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开设美工区、操作区、图书区时,把集体教学用的桌椅,分组摆放,便可就地利用;窗台上挂草绳、毛线编辫子;门后挂图书袋,幼儿拿到图书到自己座位看,充分利用空间且不占地盘。强调教育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孩子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使教室不成文讲堂,而是能鼓励幼儿自己游戏的场所。允许幼儿不受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娃娃家”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到“表演区”自由选择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当“美工区”的孩子用泥巴捏出各种好吃的东西后,可以到其他区域去和同伴们分享......开放的区域,使幼儿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主动性。
2、根据条件,开设有农村特色的区域活动
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可以开设一些特色的区域。如开设“探索区”,在其中投放农村幼儿熟悉的干葫芦、稻草、芦叶、树叶等材料,使孩子们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就如遇到久违的朋友,顿时变的轻松自在,活动也更主动。开设“运动区”更适合户外活动场地大的农村幼儿园。在“运动区”投放一些可以锻炼幼儿基本动作的自制简单器械。如在汽车外胎的下面装上轮子,做成各种小车或者在两边系上绳子可以荡秋千,将自行车的外胎涂上颜色可以进行呼啦圈、跳圈活动。再比如“手工区”,可以投放沙土、红泥,用泥做糖葫芦,做窝窝头,做汽车;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在“建筑区 ”投放土豆、蒜、萝卜等。
(三)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1、科学兴趣的培养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今天,人吗特别重视兴趣的作用。农村幼儿园可以立足自然条件,在幼儿园的周围开辟一个种植园地。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一些青菜、萝卜以及瓜果、豆类等,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如可以引导幼儿分别在泥土、沙土水盆中种植同样的植物,从而探索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结果,并给每个人分发记录卡,让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尝试记录。还可以分别拿植物的种子(黄豆、绿豆、毛豆)根、茎、叶去种植,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条件。通过创设园内的一些种植条件,让幼儿初步学习种植的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
2、利用幼儿身边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农村幼儿园,有着与城市幼儿园所不同的自然景观。四季轮回的无尽变化处处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春天,万物复苏,燕子归来,蝌蚪出生;夏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小麦成熟,知了歌唱,蝉鸣蛙叫;秋天,意味着丰收,堆得比人还高的草垛,晒满稻谷的水泥场;冬天,银装素裹的房屋、树木,结冰的小河。青蛙捉虫,蚂蚁搬豆,蜜蜂采蜜,蝴蝶采粉......都是农村大自然赐给我们最好的科学教育礼物。同时,农村的物质环境也给幼儿园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教育内容:如“蔬菜大棚”、“瓜果种植棚”、“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鱼塘”、“垃圾处置场”、“农贸市场”等等。近几年由于工农业的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环保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些活教材都是幼儿学科学的对象。
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
(一)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到自然环境中散步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的认识需要以感知动作、具体事物为支柱。而农村的自然物符合幼儿的这些身心特点:它是具体的、时刻在幼儿生活周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到校园附近的田间小路上散步。美丽的田野、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森林都可以作为休息的地方。沐浴着金色的朝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鸣叫、虫儿的低语和风儿的欢笑。这一切使孩子们细细品味农村特有的风景。
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中有一点很重要,即好奇。就像小蝌蚪在农村随处可见,但谁也不会认真的去注意它们是怎么成长,变成小青蛙。孩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那么好奇,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农村教师便可定期带领幼儿在散步之际,到水沟边去观察:看到一团团的蛙卵被无色的卵泡包裹着连在一起,通过讲解,让幼儿知道这是为了不让蛙卵散开而造成伤亡的缘故。当小蝌蚪从卵里钻出来,可以组织幼儿将这些小生命带到学校里观察,孩子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能够获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的经验使得幼儿获取不少科学性的东西,在活动中也能较好的发挥才能。在领略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结合传统节日活动,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的情感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很多,我们可以结合节日,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由此,我们发现:农村的资源并不比城市少,只要我们细心去挖掘,充分的利用;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奔”,只要我们能找到适当的、符合农村孩子的教育资源,开展适当的、符合农村孩子的教育活动。因此,我们确信,只要我们能恰当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和氛围,提供丰富、熟悉的操作材料,同时能够培养出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活泼自信健康的新时代儿童。
参考文献
1.夏金法,周和生.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占率选择[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6,259.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研究 (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