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摘 要]幼小衔接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次重要转折,他们将面临生活环境、交往对象、学习方式、活动规则等的变化,形成一定的坡度,易发生“陡坡效应”,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低落,疲劳、厌学、焦虑、恐惧等“适应性障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幼儿园教学的质量慢慢开始关注,也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尤其的重要,作为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和小学教育的启蒙环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以现今幼小衔接的现状为切入点,了解现在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适宜幼儿进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切实为孩子升入小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 幼小衔接 教育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教育在关注幼儿当下生活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未来的发展。衔接本身暗含有连贯性、持续性、一致性、长远性的意义。幼小数学衔接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与技能,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思维习惯,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丰富幼儿的经验和图式,为幼儿提供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手段与工具。因此,幼小数学衔接教育实现着为幼儿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基本功能与价值,从而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顺利实施幼小数学衔接教育
幼小数学衔接教育具有长远价值。数学衔接教育的实现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一日生活活动,二是通过专门化的课程。为了较快适应小学的数学学习方式,专门化的课程就成为重要途径。然而,幼儿教师对数学的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不利于数学衔接教育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数学衔接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的基本维度出发,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可操作性的方面进行尝试,以顺利实施幼小数学衔接教育。
二、幼儿园阶段应对幼小衔接需要的教育内容
(一)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同时,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培养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较好。
(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还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针对这些问题,除小学的改革之外,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
三、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