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看法
漫漫人生路,我们幼年所学的东西可以主导我们的一生,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就没有根基,根基不牢固,房子就会倒塌,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奠定终身学习和综合发展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已经普及了学前教育,但是在农村,学前教育还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农村学前教育还在一个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但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近几年,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是任重而道远的,例如:农村缺乏专业型的学前教育教师、当地居民的学前教育意识淡薄、园所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差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强化政府职能,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问题和提高国民素质问题都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对促进农村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而农村学前教育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政府主导,多年以来,我国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不仅坚持政府的主导,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其中,从而借助企业、事业单位和各个社会团体的力量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措施效果在农村地区大打折扣,因为农村地区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借助社会力量的这条道路会阻碍重重。而且,农村地区的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停于表面,有部分家庭不愿也不想拿出这份资金投入学前教育中。所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取决于政府主导。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职能,依靠政府权力,通过立法来确立农村学前教育的地位。在明确政府职责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人类发展,还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属于公共商品中的一类,有开发的必要性,但其发展还需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持。但农村地区的现实状况与其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GDP虽在逐年增长,经济发展速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更快一些,但中国的贫富差距依旧存在,在中国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城市而言仍然是很落后的,如果让农民独立承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本,这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必然会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速度。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我们可以借鉴当代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考虑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或者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大政府投入。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巩固和加大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比例和规模,增加农村适龄儿童的上学机会;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学校和公民通过购买学位和促进奖励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以达到标准。
二、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根据“谁办园”、“谁负担”、“谁管理”的习惯,很多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始终遵循“乡办乡管”、“村办村管”和“校办校管”的管理模式。但是,税制改革后,继续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只交给乡村管理是越来越不现实的。第一,在只发展纯农业的农村,财政只是膳食融资,根本没有经营教育的财政资源;第二,农村的义务教育已全部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系统,因此很多乡村也就撤销了教育办公室,拔离了教育骨干。所以,如果想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的“学前教育”这一“短板”上,就应该把它真正看作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包含在“州计划及县监督者”范畴内。同时,为了调动经济能力比较好的,有余力创建幼儿园的乡村的办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以县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下,应该实施“县乡共同管理”的管理模式。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公办教师为主的教师群体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规范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标准,建立以公办教师为主的教师群体。要创新思路,以应对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缺陷等问题。努力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师数量;加大整体调整力度,推动教师按需合理流动。
2、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看法(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