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利用好自己已有的资源。尽管幼儿园的资源有限,但是教师可以自己配备小音箱或者扩音器,让每个幼儿都能听到教师说话。音响可以随时给幼儿播放音乐或者故事。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幼儿园食堂的环境以及工作流程。给幼儿讲解每一顿饭都是叔叔阿姨经过努力才能做成好吃的食物,让幼儿更好的了解食物的来源,从而知道珍惜粮食等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是幼儿培养好的习惯的重要场所,好的习惯对于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幼儿园没有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以后的时间是没有时间去专门的进行进餐习惯的训练。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事半功倍。在幼儿时期,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是有巨大的意义。
五、幼儿园加强对进餐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师要有专业的幼儿习惯养成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幼儿园的水平,想要不断的进步,就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幼儿园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一些教师想要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幼儿,但是在幼儿教育方面或许会缺乏经验和方法。这就需要幼儿园方面及时给予教师做培训,给教师成长的机会,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从而更好的提升幼儿园关于进餐环节的认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应多重视教师关于进餐环节的培训工作。教师应该多参加习惯培养相关的培训、讲座等学习。幼儿园教师自身层次不同,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不同,所以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去参观、学习层次较高,较重视幼儿进餐习惯的幼儿园去学习。可以请幼儿习惯培养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项讲座进行教师培训。教师应该是都希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能正确的认识与组织进餐环节可以进行多方面学习交流沟通,提升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更有效的进行进餐环节的组织。
六、家园保证进餐常规的连续性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致对于幼儿习惯养成是有重要意义的。幼儿园进餐环节是集体进餐,所以会照顾全体幼儿的感受然后制定规则。教师在基于正确的幼儿习惯养成专业知识后,与家长会进行关于幼儿进餐环节的交流。或许家庭中的进餐环节不会像幼儿园进餐环节执行的那么严格。但是需要家长有正确的饮食知识和与教师及时沟通,尽量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一些教师重视幼儿的进餐环节,会在每次就餐活动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家长。通过家园共育来更好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避免出现教师在幼儿园培养幼儿五天习惯,周末放假两天习惯都变回去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主动且经常与家长沟通幼儿的习惯养成问题。家园教育一致更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帮助幼儿健康的成长。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观点启示我们:应该从幼儿日常生活出发,结合幼儿原有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和塑造。教师应该将好的习惯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增强进餐常规教育的系统性。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进餐习惯。然后幼儿园也应该及时配合教师的工作,重视教师的培训,提高幼儿园整体专业水平。最后,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保证幼儿健康的成长
关于幼儿园小班进餐的几点看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