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易受父母社交圈的影响。比如我女儿和佳佳小朋友是在同一个产房出生的,我们住的距离也相隔不远,我们两家时常串门,这也间接促成了她们两人“深厚”的友谊,两位小朋友几乎很少争吵,都很乐意帮助彼此、一起分享、一起游戏,她们会互相称对方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3、一定程度的稳定性。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友谊并不都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一旦获得了友谊,除非长时间不见面,他们通常会继续保持亲密的游戏和互动。但他们也会同时结交新的小伙伴,暂时忘记原来的朋友。
4、一定程度的排他性。两个要好的小伙伴正在一起开心地玩耍,这时如果突然出现一个小朋友A要强行加入跟他们一起玩,他们会非常不乐意,表情生气地故意说:“不行,你不能玩,我们不跟你玩……”类似的排斥A的语气或者一些推开A的肢体动作。当然,如果A事先好好沟通,或者多相处一会儿时间,小朋友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个新的小伙伴A啦。
5、以游戏为主,伴随着相互交流和关怀。两个要好的小朋友在一起时,可以安心地各自玩自己的事情,也可以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还可以相互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尤其是当其中一位伤心难过时,另一位会温柔地给以关心和安慰这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6、友谊感随年龄增长表现地愈来愈高级。学前儿童在6个月、1岁、3岁、4岁时友谊感也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变化。
(四)学前儿童友谊感的表现形式
研究背景:依依和佳佳和秋秋是2015年9月份出生的,至今已经3年多了,这3年来我们作为父母经常给3位小朋友制造在一起玩的机会,秋秋与佳佳经常见面,一周四五天的频率,因为两家距离近;秋秋与依依大概半个月一次会面的频率,两家距离稍远,通过对他们细致的观察,发现学前儿童友谊有以下几点表现方式:
1、乐于分享。两个相互交好的朋友在一起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交往中会愿意与对方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有趣的事物。例如,佳佳有两张贴贴纸,特意留了一张给秋秋;秋秋买了一个面包,留了一半送给佳佳吃等这些都是学前儿童友谊感的表现方式。
2、互相帮助。通过观察发现,秋秋想要吃一颗棒棒糖,但是她打不开,佳佳看到了,自告奋勇帮忙打开。
3、相互关心。有一次,佳佳因为看了太久电视动画片被她的妈妈说了几句,佳佳不开心哭了,然后秋秋看到了,小声安慰佳佳并给她擦眼泪,佳佳和秋秋去小区里散步,我陪在后面,不久,佳佳和秋秋玩“你追我跑”的游戏破涕为笑了。
4、彼此倾慕。每当我给秋秋讲故事的时候,她就说故事里面穿蓬蓬裙扎两个麻花辫的小女孩像佳佳一样可爱呢,佳佳也喜欢学习秋秋快乐地跳舞。
5、一起游戏。两个人可以一起玩游戏很久,分工与合作也配合良好。
6、彼此交流。她们也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7、亲密行为。一般情况下,她们相互见到会开心地挥手并大声打招呼,有时会手拉手一起走路,互相亲亲脸颊,互相拥抱等来表示她们的亲密和友好。
二、学前儿童友谊感的形成
学前儿童友谊感的发展及引导策略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