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不同价值观对于教师观念的冲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融合导致的价值多元化,使得市场规律在校园内被过多的运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的价值观念开始闯入人们的视野。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价值观念遭受到冲击,原本固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一部分幼儿教师开始走向利己主义或者是拜金主义,专注于个人利益或是金钱,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中限于笼统和口号,缺少具体指导。在现如今的幼儿教师素质培养课堂上,许多教师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种说教,却忽视了它的实践要求。他们总是不断说教老师,不应该如何、哪条是底线不能越 过,使得很多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为了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从而产生厌烦与轻视心态。“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模范作用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而应立足于实践。事实上,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应是纯理论的灌输,应该立足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理论的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产生作用;立足于教师职业生活,让外化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理念与教师本身产生关联,相信并且愿意去遵循,从而能够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产生正面影响。
(二)幼儿教师自身价值观对于教师观念的影响
幼儿教师自身缺乏责任心与认同感。职业理想作为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与自身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外在的社会变动影响下,部分个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受到冲击变化。某些工作在教育岗位的幼儿教师,为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道德底线一降再降,从而产生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许多的幼儿教师在跨入教师行业的时候也曾拥有教书育人、桃李天下的远大抱负与理想,但随着职业生活的推进,这一切开始变了味道。部分人开始看到课外辅导这类“来钱快”的第二副业,也有的人热衷于经商而忽视了本职。教师这一职业渐渐成为他们获取稳定编制,保证福利待遇的棋子。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从事教学之外的副业,身在学校而心在赚钱,慢慢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对学生忽视不理、耐心丧失、在外不顺的压力发泄到学生身上等等。这些幼儿教师就已经丧失了本身的职业理想和老师这一职业的“神圣”认同感。
三、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幼儿园幼儿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于2012颁布了《关于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见》,第一条就对幼儿教师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热爱儿童、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目标,因此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落实尤为重要。
(一)创建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的优良环境,健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机制
在兼顾幼儿园监督管理和自身修养两方面的同时,幼儿园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教师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教学环境。
1 、为幼儿教师营造出一个健康的职业发展环境
强化幼儿教师的管理制度,通过相关的制度规定,稳定现有的教师群体;
积极推动学习型的教学组织,开展一些活跃课堂,营造出一种活泼的教学环境,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自觉性,从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优化幼儿园内部的基础设施,为幼儿教师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得幼儿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创设交流氛围,幼儿教师间真诚的内部交流与沟通是营造幼儿园和谐人文氛围的基础。在幼儿园工作中使幼儿教师间保持积极真诚的互动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意见、不同价值观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亲切热情的交谈也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互信,也有助于幼儿园学生团队精神以及幼儿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
2、开展各类学习活动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