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当代家庭教育问题,无论是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还是对于促进社会长远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其主要问题表现在:过度溺爱保护,抑制了孩子培养独立的人格;重视智力教育,轻视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保证物质的充足,忽视了精神教育。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畸形发展的家庭教育与落后的学校德育教育发生的矛盾冲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些家庭只注重应试教育,注重大脑潜能开发的技能技巧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了最根本的德育教育。做好德育工作对于幼儿来说可谓是受益匪浅。幼儿在家里被父母亲人娇养,在这期间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如不懂分享、不会和小伙伴相处、沟通能力不足等等。通过学前的德育工作,借助于做游戏、比赛等方式。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和小伙伴团结互助,学会了孝敬父母,原有的比如不注意卫生、不会自己穿衣服等不良习惯被老师所纠正
三 对于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对策与途径
1,提高学前儿童教师自身素质
(1)学前儿童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一般情况下,学前儿童对老师具有一定的崇拜和尊敬之情,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是他们的学习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学前儿童的效仿的对象。这就要求学前儿童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价值观,做到“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品德和整洁的仪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 。
(2)学前儿童教师应热爱学前儿童,热爱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热爱学前儿童和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学前儿童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我们提倡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技巧基础上,还应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比如: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真诚、纯洁的关怀,带来那一份份被爱的满足感 。
(3)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学前儿童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文化教育专业知识,促使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使教师愉快胜任教育工作,从而接受自己,保持积极、自信、稳定的心理状态;要不断掌握新的学前儿童品德教育方法和手段,善于对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实施。
2,在各个学科教学实践中加强学前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如:在语言活动教学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孔融让梨》,就可以培养学前儿童懂的尊重长辈和谦让的品德。以此类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社会活动、语言、科学等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都可以渗入品德教育。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品德,并且由模仿逐步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3,善于挖掘活动开展中的品德教育因素,丰富幼儿道德情感
主题活动是教师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引导幼儿 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的现象与事物,并自由表达与表现的过程。其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乏有品德教育内容火花的随机出现,为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活动开展中的德育因素。在“有用的植物”这个主题中,我们发现其中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街心花园”这个小主题中,因为孩子都生活在各个小区中,对小区内街心花园设施还是比较了解的,平时也能关注到街心花园内人们在做些什么事。所以, 当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 孩子们纷纷讲述了许多身边的故事,故事中也传递着信息一个信息:有些成人的举动不太合理, 有将衣服随手扔在树叉上的,有吃完早饭后将塑料袋 、一次性杯子乱扔的……它也向我们传递着一个相对应的德育因素:知道爱护街心花园内的植物和公共设施;知道园林工人的辛苦, 自觉尊重成人的劳动。
4,注重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养成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充分说明了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良好品德的铸造是要下功夫打磨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铸造品德的过程,正如“玉不琢。不成器”。学前儿童年龄小,思想简单,过多过深地讲道理,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学前幼儿教师应引导和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使学前儿童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的认知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贵在坚持,“教之道,贵以专”。应持之以恒地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幼儿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善抓教育契机,注重随机教育。例如: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的环节,开展区角活动后,指导幼儿将玩具、活动材料、桌椅等摆放整齐,让他们与零乱的玩具区比较,发现整洁有序的环境是美的,并产生保持整洁环境的愿望。再如,看到公共场所有被丢弃的塑料袋、果皮和纸屑,提醒幼儿捡起来放入垃圾箱,从细节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孩子们在午睡起床后能互相帮忙穿鞋子、叠被子等,教师应随机抓住这些闪光点 ,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争抢别人东西,打人、骂人的孩子,则随时用建议性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适时为其树立正面榜样。
四 以上文献来于学前教育概论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发展,国家对对学前教育政策作出调整,幼儿德育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学前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启蒙阶段,家庭德育具有重要启蒙作用且伴随幼儿终身。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当前幼儿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发展,国家对对学前教育政策作出调整,幼儿德育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学前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启蒙阶段,家庭德育具有重要启蒙作用且伴随幼儿终身。加强德育工作首当其冲便是幼儿园和家长联手。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密切交流与协作,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幼儿园,老师以教育的方式锻炼培养学生的品德,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在家里,家长注重对孩子品德的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老师和家长加强沟通引导,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都有一定的关系,需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学前儿童在德育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培养祖国的小幼苗,让他们茁长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