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父母缺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学校的责任更为重大。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个别学区不能较好地承担起责任,反而会出现弱化现象。比如说,一些教师将孩子的不当行为作为反面例子教育其他幼儿,不关注他们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伤害了这些幼儿的自尊心,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老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自尊心造成不良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老师对幼儿自尊心的忽视。许多老师认为幼儿年龄小,自尊心还没有形成,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尊心。如老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毫不顾忌地当众批评幼儿,恐吓幼儿。如;咚咚是一个大班的幼儿,有一天中午他尿床。老师大声呵斥道:“你怎么搞的?这么大了还尿床!你羞不羞?尿急你不会去上厕所啊?”旁边小朋友听了也说到:“是啊,我都不尿床。” “都大班了,还尿床” …咚咚听得“哇”的一声哭了,第二天说什么也不肯去幼儿园了,可知老师昨天对他的当众批评给他的自尊心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四)幼儿对自己缺乏认识
幼儿自尊心是在幼儿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幼儿的自尊,一旦遭到失败,再试再做,往往心灰意冷。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遇到困难萎缩不前,一试自败,不试则不败作为保全自己的座右铭。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尚处朦胧阶段,又受自身知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对自己认识比较片面模糊,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易受成人的暗示,没有哪一个孩子能正确地看到自己,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关键是与他人对他的评价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孩子的自我判断也是从他人的判断中萌生。当一个说我不行时,他其实并没有告诉我们他这个人怎样,他以为他所评价的是他与别人关系如何。而成人也是通过了与别人的关系来评价了他。正是幼儿自我评价的依赖、表面,导致了幼儿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从而使成人对自己评价从中起了导向的作用。
三、家园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自尊心发展的策略
(一)幼儿园环境
1.和谐的师幼关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幼关系,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快的火花。”这就需要我们平等地与幼儿交往,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有了师幼间的相互尊重,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和谐的气氛,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尊重幼儿,而且要尊重每一位幼儿,在平等的教育和关爱下去尊重,并坚持倾听幼儿的心声,愉悦地接纳他们正确的、有趣的、有创造性的想法。此外,教师在评价孩子时,应多进行纵向比较,少用横向比较。
2.语言的引导
(1)教学中的引导
教学中的引导可以分为日常教学、主题教学、生活环节的引导。围绕同一内容展开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师生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经验,使同伴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大家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体生活的乐趣,增进集体感,从而发展良好的自尊心。
(2)游戏中的暗示
与日常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会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适时引导,发展幼儿良好的自尊心。当幼儿没有取得成功时,在小结本次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幼儿再次激励:“这次没有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对幼儿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无需为了一定要得第一而使幼儿自尊心受伤,要让幼儿正视输赢,改善幼儿自尊心过强的心理。
(3)榜样的示范
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引导幼儿的表现。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孩子,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在榜样的激励下树立正确的观点,改善消极情绪带来的失落感,培养良好的自尊心。
(二)家庭环境
1.创造幼儿表现的机会
家长要尽量给他们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按自己的兴趣、愿望和方式来活动,而不是包办代替。幼儿并不一定想把事情干得多么好或认为自己能干得多么好,他只是想通过这个过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尊的需要,体验独立感和成功感;幼儿每次成功地完成某种事情后,成功的喜悦就油然而生,就会感到自己是能行的;幼儿一旦获得成功,家长可以立即给予肯定,用爱抚的微笑、诚恳的赞许鼓励幼儿。
2.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内化校园的文化理念,建立良好的家庭风貌,加强幼儿的心理素养,使幼儿尝试转换自己的情绪。另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专题讲座等,推动幼儿的心理发展,使各方重视对幼儿的自尊心教育。
幼儿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必须从不断地赞美与肯定中得到鼓励,但这只是外在因素。他们更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自我世界,在自己的探索、发现中接近真正的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从而发展良好的自尊心、自豪感和成就感,在良好自尊心的驱动与满足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结论
幼儿自尊心的发展是具有一定过程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毫无主观意识,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的婴儿期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渐渐明白了自己的想法、喜好以及情绪。当父母所说的话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时,他就会加以拒绝。在这一时期,幼儿自尊心处于自我觉醒状态,自尊心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影响着人的个性及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所以培养幼儿健康的自尊心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自尊感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满足,将使幼儿产生自信心,能对自我作出有积极意义的肯定。自尊感得到保护和培养的孩子,他们的自尊水平也会比较高,会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一致,与同伴的交往中会更积极。
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感得到满足,将使幼儿产生自信心,能对自我作出有积极意义的肯定。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家长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黄爽,霍力岩.比较教育研究.,2014(05)
[2]婴幼儿自尊的前兆与形成[J].刘双,张向葵.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3]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李小青,邹泓,王瑞敏,窦东徽.心理科学.,2018(04)
[4]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张丽华,杨丽珠,宋芳.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09)
[5]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金小翠.科普童话,2018(26)
[6]中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倪振兰.科普童话,2018(28)
[7]支持幼儿自主投放材料[J].吴旭勇.学前教育,2018(06)
[8]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幼儿核心素养[J].陶涵.山西教育(教学),2018(07)
[9]“绘本阅读”开启幼儿成长的心智[J].林奋.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8)
[10]重视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学习兴趣[J].苏进.山西教育(教学),2018(08)
[11]如何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J].高文娟.青少(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8)
[12]有效应对幼儿争论促进相互友好交往[J].陆娟.贵州教育,2018(17)
[13]浅谈提高藏族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方法[J].李燕慧.教育革新,2018(04)
[14]浅谈如何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音乐[J].高文红.考试周刊,2018(74)
学前儿童自尊心发展及教育策略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