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乡间教育不均衡的表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偏差与平衡
义务教育城乡差异表现在:
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整体上看,城乡小学生均教育经费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城市普通小学所获得的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仍然远远高于农村小学所获得的生均教育经费。有关部门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在农村的投入仅占对城市投入的六成左右,而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更为严重的是,低水平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并没有完全用来发展教育,有的被有关部门移作它用,有的地方由于财政紧张,资金短缺,义务教育经费根本就到不了位。而对于刚刚实行的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和杂费,由于缺少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乱收费的现象还很严重,学校少收的那部分钱,又在许多名目繁多的收费中从家长那里补了回来。
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配置的城乡差距缩小较快,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的城乡偏差虽然也在逐步缩小,但是其差距还是很大,且远远大于全国的平均差距。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配置的城乡差异: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配置的城乡偏差,是指政府对城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投入与对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的差异。这一指标最能反映城乡之间教育财力的配置差异问题。因为计算的口径越小、越精确,反映的问题也就越明显。
(三)校际间教育不均衡的表现——基础教育发展的“细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不仅存在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还存在同一区域内校际之间、硬件条件和生源状况的差距以及教师待遇差距。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学生所接受教育质量的差距和学生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承担主要职责
研究认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要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动性,使学校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是在县域内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学校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均衡、师资分布均衡、生源分布均衡、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的供给保持均衡。此外,切实关注弱势群体,让其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权利与机会平等。
各级政府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制度创新,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财政拨款力度,重点向基础教育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
强化并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实现基础教育发展正确导向;
通过教育超前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
(二)建立“教育特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面对当前东西部差距继续拉大的严峻现实,借鉴“经济特区”的思路与模式,在西部地区建立“教育特区”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
“教育特区”是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试验田”。
(2)“教育特区”是攻克“难点”的“突破口”。“普九”攻坚的重点在西部贫困地区,难点在少数民族和女童教育等问题上,特区政策的推行,有利于难点问题的解决,也为“普九”的最终实现创造了条件,扫清了障碍。
“教育特区”是贫困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桥头堡”。只有在特定区域内的成功经验,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和教育的“互动”关系。
“教育特区”是现代文明在贫困地区的“集散地”。在落后的以农牧业为主的西部一些地区,通过“教育特区”的构建,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外来文化、经济信息传播进去,扩散开来,有利于这些地区打破封闭,对外开放,促进交流,改善经济、教育发展的大环境。
四、参考文献
学位^文档 赵万江, 延庆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调查研究 2007.
邓晓丹,教育公平的本质: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均衡 [ J ].理论前沿, 2007 (9).38
冉毅,平等与效率: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 [ J ].教学与管理, 2008 ( 5): 3 – 5.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 [M ].北京.
张晖,教育公平思想溯源及启示 [ 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 1) 23 – 25.
刘娟娟,王林清.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 [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 1998(06).
马培芳,教育特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1999(10).
致谢
本文的完成首先应该感谢任勤副教授和其他老师给予我的教导。在做毕业设计期间,得到了他们细心的指导和帮助。从^文档的选题、文献检索到关键学术问题的解决、^文档的修改完成以及在课题的论证和实施过程中,任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老师渊博的学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与力求创新的开拓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我现在以及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将受益非浅,在此我向辛勤培养我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此,还要感谢感谢和我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对我无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