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向师性问题研究
向师性是指学生们都有趋向、模仿和接近于老师的自然倾向。向师性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一、学生们都具有一种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
要听老师的教导的“学生感”,这是很自然的事。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是要学习和听从教师的教导的。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一般是很高大的,并且通常比实际的人物高大!他们常常觉得教师在某一方面很有学问的。这是因为实际上教师在某些方面要比学生们知道得要多的多,是具有一定专长的,所以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这是学生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
二、学生们的另一个共同心理是
不管是学习哪一门功课,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具有专业性的好老师,不管是在哪一个班级学习,都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很好的班主任。学生们的这种希望体现出:老师,对学生们来说,实在是太至关重要了。并且也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学生们基本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再或者说是每天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学生们和老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学生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老师的手里。他们每天是不是能生活得充满趣味,是不是能学习得扎实用心,是不是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不是能充满幸福欢乐,都和老师有着至关重要和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才能够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具有专业性的好老师。
三、学生们都还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想法
就是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注意!当然,这里所说的注意是热情的,而不是冷眼的监视。老师的注意,对学生们来说,一般就意味着发现了他们自身的光彩,这就意味着对他们的鼓励、喜爱、关怀、了解和重视。老师的注意,常常比表扬更能够触及到学生们的心灵和情感,并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作用。由于这样,老师对学生们的注意,就可以在老师和学生们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并且鼓舞学生们更加的积极向上。反之,如果对某一个学生长期忽视,不给予注意,就相当于抹杀了他的优点,以至否定了这个学。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学校生活,学校里面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老师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才可以培养出学生们的积极情感,所以我认为老师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养成穿整洁得体,语言行为规范和健康的习惯
老师,身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存在,不仅要有知识旁博的口才还要有内在美的素质,由此一来可以吸引学生,还应首先以自己外在的形象美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启迪学生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教师的外在形象和教师的服饰、表情和神态等。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涉世不深、思想和情感方面都很单纯的孩子,教师的表情、言谈举止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教给学生的知识,通过言谈举止和神态上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学生,要让学生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神态得到启发并且得到升华。当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时,老师的一句称赞,不仅是对回答问题学生本人的鼓励,同时老师的神态,表情也是对每一位学生的鼓舞。在调查“老师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这个问题时,老师的着装和师德被排在首位。老师的服装应该显示出老师的个性。老师既要面对知识文化,又要面对社世不深的学生。因此,老师服装的样式不应该过度追求时尚。老师的服装对学生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基本上老师面对的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少年儿童,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少,判断能力弱,模仿力却是非常的强,及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老师一定不能穿着漏、透和薄的服装,但也不能太过于古板,一方面是对学生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压抑的感觉。不修边幅的服装样式或者衣衫不整、邋遢俗气和精神萎靡这些都是素养低下的表现。这样的教师形象既不会表现出老师对学生们的尊重,也不会去赢得学生们对老师的好感。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甚至袒胸露背这些更是不可取的,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非议甚至引来效仿。所以,教师必需要庄重和真实朴实。举止行为一定要端庄大方和文雅适度这就是老师为人师表的表现,这些都是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
小学生的向师性问题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