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强社会实践,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也是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可靠渠道。
没有人的健康的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在社会环境和实际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都是受后天的影响的。为了让中学生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且提升其认知,意志,情感以及其他的心理素质,他们需要开始为他们离开学校创造条件了。离开校园,走出封闭式住宅楼,步入社会,并参加到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中。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包含了参加各种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参观和调查。社会实践对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包括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加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经过了社会实践,学生可与社会加强联系,了解丰富的社会知识,从而打破学生在学校的封闭生活。当他们刚刚踏入社会时而产生的胆怯和恐惧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中的各种外部环境。其次,是可以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每一年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然而参加社会实践就必须不可避免地要扩大与社会人士的接触,交流和理解,人际交往就成了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在这些社会交流中,学生可以逐步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公共关系技能,以帮助他们克服新环境,或初识时表现出的不健康心理,例如紧张,自卑,孤独,沮丧,恐惧和沮丧。最后是增强意志力。中学生参加了学习军队,学习农业和社会实践的学习活动,艰苦的工作,严格的纪律训练和集体生活训练等活动,帮助他们克服了独立能力差,沮丧和宽容,恐惧困难等心理缺陷,培养勤奋,努力,毅力,毅力,勇气,乐观,开朗,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学校与家长合作,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由于青春期初中生不完全了解外部社会环境,因此他们容易受到反叛心理的影响,并逐渐增强其自我意识。他们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紧急认可,并要努力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可能导致心理混乱和焦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与外界和社会沟通,具有通常的价值观,并合理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评估自己和评估其他学生的认知方法和行为表现。到目前为止的教育方式依旧是发现学生问题就通知家长并处罚学生,甚至会被停学或退学,而不是及早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样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方式不可能是合理的解决或缓解,更不用说发掘问题的根源,不利于中学生的正常心理发育成长。
培养学生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任务,大多数的家长就是把孩子送去学校之后,交了学费,就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每个班级里有几十个学生,班主任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学生,更何况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要教育好每个学生便是一个巨大的任务,这时候就急需家长的帮助,毕竟家长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如若家长能够和班主任携手并进,一同教育孩子,那样才能做到面面俱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应该与老师经常保持必要的联系,当发现孩子有问题时能够及时沟通,这便也体现了如今微信家长群的重要性。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看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