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回归自我的旅程—心理咨询笔记
2019-06-20
8月1日第一次咨询 14:40-17:40
一、过程
一、进门道歉,个人客观原因导致迟到,老师并未介意,态度谦和,倒水并提醒天气炎热要多喝水。
二、手写个人简介表和心理测评表
三、对话:
1. 根据表格询问,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原因,自己的态度
1)询问问题:碎片式,主动提出完整叙述被略过。
注:这会在后面的具体咨询中逐步去谈,第一次主要是对来访者的全貌有个基本认识。
——严重拖延,晚睡晚起,三餐不继,在家里出不了门,一天到晚脱离不了网络,知道有很多事情着急要做,但什么也做不了
——严重焦虑,自卑,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好
——人际关系疏离,无法融入群体,严重时闭门不出,谁都不想搭理,电话也接不了,又觉得异常孤单,无处可依,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过往亲密关系中,总感觉自己没有爱的能力,没有未来和出路,不能继续伤害、拖累和耽误对方,导致放弃,放弃还异常痛苦
2)追问原因:有些难以回答,不知如何说起
——解释家庭情况,大概的成长经历,关于父母哥哥,说到家庭很容易控制不住,也并不想哭,眼泪就跑出来了,很不自在。
注: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身份期待与咨访关系的尚未明晰之间的不一致而导致。
3)老师态度: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注:我尽力让来访者明白问题背后的心理学解释,但我更多是关注探寻现象后的各种可能性背景,以了解大概情况。
2. 介绍一境心理,公益系统心理咨询
老师的理念是“开启大脑智慧,解除心理痛苦,成就自主意志,弘扬自由任性”,发心相助,不让患者精神因为贫穷而停步,开启公益系统,通过追溯深层原因,用多种方法纠正认知误区,建立全新自己。
3. 制定咨询计划,说明责权,签订合同
目标:心理清晰,学会思考,回归自主意志
内容:12次课,1小时/次,双方约定,每次咨询需要记录并反馈给老师,解决问题后配合进行治疗分享
二、感受
老师的公益精神让我很感动,也感恩,愿意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坦诚配合治疗,争取好起来,去帮助跟自己一样受苦的人。
被连续询问时感觉很尖锐,难以回答;主动想表达时感觉没有空间,老师在强势主导,不太想听;感觉老师有很多专业系统的知识,用统一性的技巧在对待,而不是针对性的,提到了高大上的疗愈理念、方法和目标,感觉太正能量,像心灵鸡汤。
注:具不具备实效性,后面的咨询自然会见分晓。
使人产生距离感,因为自身如此糟糕,本来就难以实践,觉得这些东西并不适合自己,自己也做不到,同时感到自己在被评断,感觉老师是在上位,告诉自己一些标准答案,自己是个病人,应该听话,这种感觉不是很舒服。
注:采薇很棒,如实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8月3日第二咨询 09:00
三、过程
晚睡晚起迟到几分钟
一、老师提出两个要求:
信任老师,不必把心理问题再向其他人提出,尤其是不专业的人;该干嘛干嘛,把问题仅留给老师,即留给咨询时间。
注:第一个要求,为的是不必增加咨询时双方额外的心理成本,而把精力聚焦在影响来访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问题上);第二个要求,目标是让来访者可以在平常日子里把问题搁置起来而正常生活,其心理学意义在于人所担心的“安全”问题有保障时就能放心地做其他的事。
二、针对严重拖延症导致无法出门的问题展开对话
从描述问题的具体体现开始
——无法执行计划,赶时间,迟到,或干脆出不了门什么也干不成——为什么?——拖延——为什么拖延,拖延时在做什么?——空想,玩手机,漫无目的发呆——为什么?怎么发生的?注意力是如何从有意义想做的事跑到不想干的事情上的?——可能是潜意识自动运行机制导致——为什么?这个机制怎么来的?——成长最初受到太多指责打压,彼时并无判断客观情况的能力,误认为自己就是个什么也干不好的人,但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为了保护自己免于什么也干不成的责任,干脆选择逃避以防御自己,针对某件事形成潜意识,觉得我就是干不好这样的事的人,随着成长经历更多,这种潜意识投射到越来越多的事情上,扩大影响,久而久之,这个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自动运行机制替代了本应建立的客观有效机制保持运行,生理上来讲杏仁核(情绪)代替了前额叶(思考判断)的工作,没有了客观判断,一切陷入本能的逃避、行为的随机和混乱,更进一步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了,干脆不要干了。
踏上回归自我的旅程—心理咨询笔记(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