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和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过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参与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这份报告里的数据显示: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这个数据是让人心惊的。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事件不断增多,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能在报纸上看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且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或者进入社会工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重要。
一、当代中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学习负担过重: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一句耳熟能详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便可得知家长们对孩子寄予了厚望,一句“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流行语更是让这种无形的压力变得更大。中学生不仅要面对家长和老师给予的无形的压力,还要兼顾九门功课的学习任务。不少学生会过于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愧对父母的期望与栽培。
2、适应性差:因为计划生育的政策,所以当代中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难免会给予孩子过多的保护。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像是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
3、青春期的变化: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
4、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与同学师长或其他人无法很好地交流,性格内向、孤僻。
5、焦虑现象:遇到挫折的时候或者考试之前,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会因过于紧张而焦虑不安。
6、自卑现象:学习的成果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使情绪变得异常低落,甚至会出现自卑的心态。
7、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受到长辈的谦让和宠溺,所以有些同学会在家庭和班级中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带着这种心态的人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8、缺乏锻炼:体魄不够强健,便没有足够的经历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体育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来应该跟其它文化课一样值得重视,可是体育课的时间被其它文化课“抢夺”的现象太过普遍,更有甚者,学校把一周三节体育课缩减成一节。对于这种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状,上级主管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中学生调整自我心理状态的方法
1、学会微笑:俗话说得好,“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微笑会给别人传递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可以拉近自己与别人的距离,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
2、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所以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与人交往应遵循六个原则:真诚原则、交互原则、交换原则、平等原则、情绪控制原则、自我保护原则。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每个人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的品德、才能,以及他人的评价有正确的分析,正视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不因成功和赞美自傲,不因失败和批评自卑,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
4、适当运动:运动在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可以消除负面情绪,使人身心愉悦、精神充沛,长期坚持运动对锻炼意志力很有效,可以培养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5、合理地宣泄情绪:有了压力和烦恼,可以合理地宣泄出来,积压在心里百害而无一利。例如选一个适当的地方大哭一场,不要以为哭只是懦弱的表现,它对宣泄情绪有极好的作用。
6、语言调节法:语言可以使人的情绪变得积极,也可以使人的情绪变得消极。在心里默念的语言也能影响到人的情绪,即便你并没有发出声音。例如,当你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在心里反复默念“镇定”,当你遇到生气的事情,可以默念“息怒”,当你觉得信心不足的时候,可以默念“我能行”。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为了尽快消除消极情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调节自己情绪。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和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