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善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他们自己的问题,如何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对专业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态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国家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国每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一)客观方面
一是学习的方法、任务、内容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高级专门人才。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刚开始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