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不符合愿望的梦的理解
欢乐、愉快、幸福的梦自然是愿望的达成,但并非所有梦都如此。那怎样理解不愉快甚至痛苦、悲惨、不堪回首的梦也是愿望的满足呢?弗洛伊德在书中给出的解释是“梦的变相改装”--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对此提出的公式。套用这个公式,无论什么样的梦,都可以归结为“愿望的满足”。
我虽然认同“梦是愿望的满足”,但对这种将不符合实际意愿的梦也归结为“经过改装的愿望的满足”的观点不敢苟同。弗洛伊德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观点的依据是:潜意识里的愿望在梦中不受约束,自然表达。既然愿望不受约束,又为什么会被变相改装、压抑、抑制,不按照人们的意愿表达呢?再从感性的角度分析,一个违背意愿的梦无论如何也没有起到满足欲望的作用,人们对噩梦的情感是消极、畏惧、逃避的,没有人希望做噩梦,也没有人寄望于噩梦来达到愿望。弗洛伊德未能说明是什么力量使梦中的愿望发生了扭曲,也没有采用科学方法来验证猜想,这种观点未免太过牵强,因此我无法信服这种解释。
梦的工作及其运作机制
1、梦的工作
弗洛伊德将梦分为“显意”和“隐意”两种,他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体现着愿望,且只能通过意念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作“梦的内隐思想”。他认为,梦不能公然代表禁忌的愿望,特别是同性欲有关的愿望。因此需要“梦的工作”--变梦的内隐思想为外显内容。而“释梦”,就是破坏梦的工作--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他说:“梦的思想和梦的内容乃是有如两种语言对于同一内容的两种描述;或者说的更清楚一点,梦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像是把梦的思想译成了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必须通过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来弄清这种表现形式的符号和构成规律。这样可以使梦的内隐思想不再是一个如此难以了解的秘密,使外显内容返回到其内隐思想”。
我也曾经有过一些典型的梦,梦中的情境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但我的行为和情感态度却和现实中大相径庭。这大概是梦的工作的体现。我曾经暗恋一个男生,但又羞于向他表白,故只希望暗暗地喜欢他,不要被他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每次见到他时我都会因激动而紧张,心怦怦直跳。但在梦里,虽然经常梦到他,但我见到他时的态度并没有像现实生活中那样激动、热情,反而很平淡。我知道他的身份,但似乎不能意识到我喜欢他。我们之间的交谈也不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友善,许多时候甚至拌嘴吵架。更多情况下是我故意惹他生气,似乎是在发泄什么情绪。尽管我喜欢这个男生,但因无法向他表露真心而苦恼。我只意识到我因喜欢他而快乐,但却没有意识到我无法表达爱慕之情的压抑更胜于快乐。这种压抑被表面上的快乐而掩盖,故只存在于潜意识中,而在梦中较少羁绊的环境下得以释放出来。我对他不冷不热的态度和刻意怠慢、激怒的行为正是这种压抑的外泄。梦的工作把我仅存在于潜意识里的压抑--内隐思想,转变为梦中对他的发泄行为--外显思想,以达到满足我抒发爱而不得的苦恼的愿望。而通过释梦,我层层剥开梦对愿望的伪装,破坏了梦的工作,剖析外显思想,看到了背后的内隐思想,发现我爱慕心理下的压抑。
2、梦的运作机制
梦的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主要有4种:凝缩、移置、戏剧化和润饰。凝缩指几种隐义以一种象征出现。它的作用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是为逃避“梦的检查”。移置即指把压抑的欲望调换为不重要的观念。它也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也是为逃避“梦的检查”。戏剧化就是将表现为具体形象。润饰就是指醒后把颠倒错乱的梦境加以条理化,使之更能掩饰真相。
梦的凝缩运作机制使多种意象集中在一个形象、一件事例上表现。举个例子,同学张三白天和我打了一架,老师李四因此批判了我,还通知了父母来学校共同对我进行批评教育。同学张三有一口参差不齐的龅牙,老师李四带着一副镜片厚厚的眼镜,父母回家后惩罚我不许吃晚饭。我经历了诸事不顺的一天,心情自然糟糕透顶。在梦中,我就梦到一个长着龅牙、戴着高度数眼镜的乞丐向我乞讨食物,我不但吝啬地依肯施舍,还毫无怜悯之心地对其冷嘲热讽。凝缩作用使张三、李四的形象特征在梦里集中到一个乞丐身上,并重蹈覆辙父母对我的惩罚方式。这样的凝缩使得白天地经历更加集中地表现在同一种象征上,简化了梦的内容,并通过不同形象特征的叠加,使得该象征的指向性、针对性变得模糊,从而逃过了梦的检查。
人的欲望与性的关系
弗洛伊德在书中把人的欲望都归结于性本能的驱使,把所有“清白纯洁”的梦都看成是稽查作用的效果,而稽查作用的动机就是明显的性因素。弗洛伊德把梦中的物体都联想到了性,例如一切长方形的物体,如手杖、树枝、雨伞都象征男性的生殖器,而盒子、箱子、柜子等中空的物体都象征子宫,而上、下阶梯都象征性活动。
在我看来,这种归因虽新颖却缺乏依据。将所有欲望都归结于性欲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性欲是最原始最生动的欲望,无论对人还是动物来说,这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若说一切欲望都由此而生也可以理解。但若将梦中的一切事物都与两性生殖器和性活动联系起来,就未免太过牵强了。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性欲指存在于发情期,并不在其他时期有明显的表现,若强说它伴随梦中的各种欲望每天发生,则违背科学事实。从人的真实经历角度讲,并不是每一个梦都与性欲有关。有些梦无论如何联想,也无法寻得和性的一丝一毫关系,仅仅是清白纯洁的梦。依据每个人的生活常识,这一点也是无可辩驳的。因此,将梦中一切欲望都与性欲联系起来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却经不起深入探究和用科学方法论证。
四、收获与感悟
读了《梦的解析》这本由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编撰的理论著作,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心理学殿堂的初学者,虽尚不能透彻理解书中的专业术语和艰深的专业知识,但凭借着作者弗洛伊德的众多举例分析和我自己的查阅^论文和思考,对心理学的内涵有了初步了解,基本建立起了心理学的学科思维。简单来说,《梦的解析》带给我更多的不是对潜意识、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研究的专业知识,而是对这个学科的基本认知和兴趣。另外,弗洛伊德执着于心理学精神分析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为我树立了榜样。《梦的解析》中大量的举例来源于弗洛伊德对生活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这也将引导我在未来的学习中关注身边的心理现象,随时记录心得与灵感,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心理学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梦的解析》带给我了对待梦的科学态度。神话传说中梦是神向人类传达的旨意、江湖上流行的“周公解梦”等释梦学说让我对这个领域既好奇又迷茫,不知何依何从。读了《梦的解析》后我明白了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且是潜意识的释放,为了实现某种愿望。我也明白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的释梦是科学的,而仅就梦的内容分析,不考虑梦者生活、生理、心理状况的释梦是伪科学。
五、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2)百度百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生平介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书报告(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