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总之,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是爱教、乐教、知教、善教,勇于探索不断完善的身心健康的人。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在整体上低于全国正常人群,而且在各个因子上都表现出与普通人群的明显差异,尤其是在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抑郁因子上差异极为显著。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强烈的职业色彩,明显区别于其他职业人群,这一问题是令人担忧的。 (一)不正确的教育教学评价体制 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高考和中考的升学率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以升学率高低、考入名牌大学和重点高中的学生数量来衡量,这就使得各级行政部门的领导以本地高考和中考的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多种手段,制定各种制度,以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教师,一切以高考和中考的成绩好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每次考试结束后,学校在给学生排名的同时也给教师排名,学生考试成绩代表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所教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的教师,学校领导会找当事人质问,使教师心理受到极大压力。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教师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不让其他教师超过自己,甚至采取多种不恰当的办法,比如:不让其他教师知道自己布置的作业,不让其他教师知道自己给学生出的练习题,不让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等等,以防其他教师超越自己。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网络购物信任度相关因素现状的调.. | 下一篇:特殊群体(大学生、职员)拖延行..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问题 研究 | 2020-05-16 10:16:1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