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群体(大学生、职员)拖延行为的研究 一: 什么是拖延: 拖延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是一种将本该做的事情延后做的非理性特殊偏差行为,它是一种延迟行为, 或者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才刚刚启动,存在较多的拖延行为,使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慢性拖延堪称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因此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拖延的涵义、界定与分类 一)拖延的涵义 ; 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它的本来含义是“在明天之前把事情好”,这时并不含有贬义。到十八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后,拖延具有了道德含义,它意味着个体没有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而对拖延一词的界定还受文化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拖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simone 把拖延看作个体决策时的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行为;levine等则认为在一些文化背景下,拖延被看作另一种平静的生活,不是一种问题行为。但大多数的研究者是把拖延看作是适应不良来加以干预和改变的。 国外关于拖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有将近30年的历史,然而在这一漫长的研究历程中,同心理学大多数的研究一样,关于拖延的定义层出不穷,但却很难有哪个定义能为研究者所普遍接受,当然也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理论。尽管如此,细心的研究者仍然发现了其中的演化趋势,指出:目前为止,关于拖延的界定大至课归为两类,(1)界定为一种问题行为。例如,Solomon和Rothblum将拖延定义为个体对可能体验到主观不适的任务进行的不必要的延迟行为;1986年, lay将拖延定义为个体延迟达成目标必须完成的工作的行为;( 2) 界定为一种行倾向性。即将拖延视为一种个人特质, 例如, Tuckman和Sexton认为拖延是个体延迟开始或完全逃避必须在自我控制之制能力不足的表现; 1998年, McCarthy同样指出拖延是个体延迟或完全逃避必须履行的责任、决策或工作任务的倾向。Milgram明确提出拖延是一种个人特质, 个体某一方面存在拖延现象, 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这两类定义有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是近年研究者比较推崇的拖延界定,表明对拖延的界定从现象性分析向机制性分析深入。 此外关于拖延的界定有不断精确、细化倾向。其中,Steel(2003)在查阅了多篇拖延研究文献之后的总结,认为拖延的含义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①行为意向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距,②不良的行为表现,③心境变化。Ferrari 将拖沓的定义作了更精细的区分, 他认为拖沓行为现象必须包含3个成分: (1) 延迟的行为表现。(2) 会导致一种不合格的行为后果。(3) 此任务对于拖沓者而言是重要的。(4) 会导致情绪上的不适。台湾学者马明胜提出拖延习惯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是一个非理性的认知过程;(2)拖沓习惯中的事件刺激必须是个体有意图去完成的;(3)习惯中的延迟行为必须是错过最佳时刻的延迟行为。所谓最佳时刻是指一旦过了此时间点才开始执行早应开始的行动,容易导致剩余时间缩短,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相对增大,由此可能导致该完成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特殊群体(大学生、职员)拖延行为的研究 (2)(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 |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特殊群体 大学生 职员 拖延 行为 研究 | 2020-05-16 10:15: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