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拖延现状及研究: 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国外研究发现70%的大学生有经常性的拖延行为,国内研究结果也有20%的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拖延行为。拖延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因而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研究热潮。关于拖延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则更有力的揭示出拖延行为的普遍性:调查发现,大学中有接近95%的学生存在拖延行为;Ferrari等指出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我国学者甘凉梅,余嘉元曾对江苏某职业学校的39名大三学生做过调查,研究发现除一人外,其余97. 43%的学生报告他们常常会拖延,其中拖延程度较严重者也达到了25. 64%。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发现虽然社会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但拖延人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拖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病 拖延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过程,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拖延行为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它不仅导致个体作业成绩的下降和工作业绩的降低,给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长期拖延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倾向,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在此介绍其相关研究现状,为心理健康从业者针对拖延的矫正提供尽可能多的角度国 内外的研究者认为,拖延不利于学习任务的按时完成,为此有必要进行关注与重视.大学生的拖延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失败和厌恶任务,而与之相关的因素有人格特征、非理性信念、任务性质等,目前主要是通过团体和个人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拖延行为进行干预.拖延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尤其普遍。长期习惯性拖延是一种问题行为,会对个体的作业成绩以及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深入探讨研究拖延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不断完善已有拖延理论,为临床上拖延行为的矫正提供理论依据非常的重要和迫切。 以往研究者在研究拖延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时,并没有对拖延类型进行划分,这有可能会混淆研究结果。本研究对拖延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把拖延类型划分为唤起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唤起性拖延、回避性拖延与自尊和自我性效能感以及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都属于一种主观的自我体验和评价,而不同的归因方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自我体验和评价,据此认为归因方式在唤起性拖延、回避性拖延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可能会存在中介作用,对归因方式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对52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唤起性拖延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外归因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2、回避性拖延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外归因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回避性拖延能够预测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感,唤起性拖延不能预测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感。 4、外归因方式在唤起性拖延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之间中介作用显著。 5、外归因方式在回避性拖延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之间中介作用显著。 |
| |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 |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特殊群体 大学生 职员 拖延 行为 研究 | 2020-05-16 10:15: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