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境条件都比较好,父母对孩子几乎都是包揽式的周到,比如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孩子撒撒娇,父母就去帮着做了,造成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想要依靠老师父母,缺乏自己独立思索钻研的精神。长期以往这样的小学生,对未来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将来遇到更大的挫折很有可能会想不开,长大就容易被社会淘汰。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的道路上也是如此。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题等,我们要养成迎难而上的学习习惯,学会克服困难,渐渐的扩展自己的思维,勤思索,多总结。学习的过程是挑战困难的过程,只有跨越一个个关卡才能不断的前进。
(四)定时定量的遵循制定的学习计划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般目标计划比较容易确定,但是能够按时定量的完成制定的学习计划就比较难。这里所说的定时定量就是每天要保证一定量的学习时间,到了该学习的时间,就立刻去学习,就像我们在学校当中有课表和上课铃声一样,一节课大约40分钟的学习时间,一般上课的内容都是几小节。大脑就像一块田地,而知识就像一颗颗种子,如果播撒的种子过多,就会影响生长发育,适当的播撒种子就都会茁壮成长。所以学习也要定时定量,不要超负荷,否则就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计划,更说不上定时定量,完全都是被动的学习,像是起被牵着绳的牛,拉一下走一下。学习时间上总是先松后紧;学习内容上总喜欢搞临时突击抱佛脚;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不做强制要求就不会理睬。这样学习的知识就非常的浅显,判片面。该记的知识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弄懂,不能掌握规律,抓住根本。因此,定时定量地遵循制定的学习计划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尽早培养,循序渐进
有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低年级的小学就养成了,如果不给予特定的干预,形成的习惯就很难改变。因此,尽早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习惯容易建立也容易改变,当发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就及时的纠正,不然等不好的习惯越积越多形成自然就很难改变。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由,常年稳定的发展。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要求他们养成上课专注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简单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学习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升,到了较高年级就在简单的学习习惯上渐渐形成高级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等。
(二)严于律己,及时调整
老师要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精心指导督促。在学习生活中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好习惯与课堂教学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在课堂教学以外还有注重老师与家长、各班之间配合。作为一名学生,要学会严于律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及时改正。例如发现自己上课走神了,就立即将注意力回到课堂。
(三)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一些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孩子的习惯往往是与家长、老师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规范言行起好带头作用。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树立优秀的榜样,不仅仅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同时对教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关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生活中的良好榜样,及时恰当地进行表扬。可以在课堂上表扬一些上课认真的学生,使其他小学生自觉的模仿养成习惯。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给他们多讲一些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们学习他们的品格,感受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
程教育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要对自己负起责任,树立和巩固学习信心,是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学习上若漫无目标,无从入手,不仅会浪费掉很多宝贵的时间,还会对学习本身产生厌烦情绪。在每一次学习前最好先定出希望达到的目标,安排切实可行的学习进度和程度。但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不要一次就定太高的目标,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只有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客观地设定自己的期望值,才不至于因达不到过高目标而打击自己的学习信心。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