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数学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不重视,学生也没有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关于小学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意识
1、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要培养数学阅读意识,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是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数学阅读,要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从小慢慢长大,总会说我喜欢去做什么,我不喜欢去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内心渴望去探索这个世界,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引起他们对事物的兴趣,他们就会去寻找答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首先我认为数学绘本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绘本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相近,它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编写的,同样的知识,成年人说出来和绘本描述出来完全不同。数学绘本把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直观、明了,学生容易看懂,对逻辑思维及转换能力要求相对低。让学生在阅读这类绘本的时候,激发起他们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意识到,数学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书本知识,有助于他们内化课堂知识。绘本直观地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激起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也可以趣味化。
2、课堂适当的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适当的采用设疑法,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在面对有些问题教师不一定要给出直接的,正确的答案,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阅读的平台。适当的质疑学生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数学比例的时候,可以问学生,数学上什么样的比例称为完美比例?学生为了得到答案,肯定会去翻阅大量的^^文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反问法或者课堂适当留白,课内的知识不一定要全部讲解,适当的留下一些疑问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他们会意识到阅读可以让了解前所未知的世界,阅读意识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物体的体积时,老师在课堂结束时留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不规则物体,我们该如何求它的体积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回去查阅文献、^^文档,这样老师可以为下一次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做一个铺垫。学生会自主地研究,数学阅读兴趣会提高,有时候不是直接跟学生强调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而是要让学生自己领悟到数学阅读的价值。老师在课堂中要去创造诱惑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产生想去探索的欲望。
二、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把阅读融入教学
把阅读融入教学,首先是紧抓教材例题信息,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例题都是经过了多次的挑选的,每个例题都有存在的意义。小学书本上的例题,基本是图文共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每一章的主题图,每一次的解决问题,教材都会出示小灵通,比如“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这些提示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在教学生如何去阅读数学问题,获取数学信息。仔细阅读例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把图形符号,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信息。
把阅读融入教学,还包括融入中国古代的优秀数学文化,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在《数学文化的一些新视角》中提到,数学文化必须走进数学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味和世俗的人情味。小学的每个知识点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教材中会有历史文化的渗透,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教材会有祖冲之的介绍,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会有割圆术的介绍,学习七巧板时有唐朝的七巧板图等。这些古代的历史,是数学人智慧的结晶,会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透彻,把传统数学文化引进书本,把阅读融入教学,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讲数学故事,这种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古代优秀的数学文化,看到不一样的数学世界。这这个过程中,阅读的意识会被激发,学生会自主学习去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世界。
三、充实教室的图书角,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