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数小学学校普遍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传授灌输上,而忽略了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没有实施相关的实践教育。它只是大量灌输有关传统文化理论。结果,这种教学行为不能充分行使传统文化应具有的教育功能,而且会影响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机制模糊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还包括缺少清晰的评价机制。在没有这种机制的情况下,教师和学校大大降低了他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情。实际上,在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直接纳入应试教育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没有标准的评估机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还没建立起统一的评估标准之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
(六)校园内建设传统文化设施并不被重视
小学校园内的传统文化教育设施普遍缺少主要是由于学校对其缺乏关注。其次,所需要涉及的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支持较少。由于公众关注度比较低和同时缺乏大量资金,学校目前只能在规划建造传统文化传播设施时更有选择性地进行简单的基础建设。
二、在小学教育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加强教育管理
为了解决小学教育中各种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更新我们的教育目标。在统一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标准体系中明确的教育目的,并阐明教育的性质,教育内容,教育定位,学术水平和评估方法。充分发掘并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来渗透传统文化,学生的行为管理,班级管理以及旨在帮助学生的各种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将传统文化内化为终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重视课程建设
应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小学教育中去并作为明确的基本课程。提供标准课程以用于确保小学学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便学生将来可以在课堂上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内容应包括古代中国哲学,伦理学和其他思想观念,以爱国主义思想为主题,以优良传统为主要内容。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课程建设注重课程的系统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课程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中国传统美德,例如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观念,传统人生价值观,爱国主义,礼节和其他中国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育建设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协调进行。为了充分小学学生的特殊年龄,智力和特殊心理特征,有必要提供有效和针对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三)活动渗透
小学学校应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以弘扬树立中国传统文化模范精神,让每个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慢慢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为之感到自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正确思维表达方式和实际行动方式对孩子成长有很大的终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学校与广大学生家长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沟通上的桥梁。通过学生家长会和学生家访等多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父母重视传统文化,从而很好的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广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
(四)环境渗透
学校应该利用每个学期开学仪式,在整个开学仪式活动中大力灌输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校以“热爱祖国”为教学主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民族纪念教育活动,利用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各种典型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实践基地,把爱国主义的含义充分传达出来给广大小学生,促进他们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强小学生生活礼仪教育。学校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知识教育,将传统文化礼节融入到学校定期举行的各种庆典仪式中,可以向广大小学生群体展示国家传统文化及其仪式的时代价值性。
三、总结
当前,中国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和教师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和教学体系不健全,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践教育过于忽视,模糊的教育评估机制,设施的建设落后。为了改变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转变,增加整个教育体系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培训以便于真正将传统文化教育灌输于整个小学教育工作中来。
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有效渗透问题的分析(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