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日常教学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理念中,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如何利用日常练习、作业、测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关注度不够重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及题目的答案本身,对于学生出错的其它客观或主观因素(例如:环境、心理、行为习惯等等,其中也包括学生自查习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隐性的学习力制约和长期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社会和家庭期望的影响下,多数家长都渴望孩子考取优异的中学,为孩子营造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所以成绩往往成了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在课改和教育导向的正确引导下,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逐步被扭转,但成绩依然是学生学习评定的硬指标。为此家长们努力实现自身的最优化,培养孩子的最佳化。他们对于孩子学习严格把关,往往将作业检查的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指导。表面上看,当日问题当下解决,但长久看,形成了孩子强烈的依赖性心理,孩子成为的做作业的机器,养不成自查的习惯,只是坐等家长的评判,对孩子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效果显微。
3、流于学习形式,难成形成实效,学习方法欠缺。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为了达到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留给自己更多“自由”的时间,他们往往急于完成学习任务,往往忽略自查这一重要环节。在课堂练习中,只有在发现答案不同才会思考错误的原因。在交作业后,见到老师批改的错号才会找自己解决问题的误区,缺乏自主检查的意识。即使检查,方法也比较单一,难成实效。调查发现,自主检查的学生中,只是检查作业数字、符号是否抄错的高达75%,还检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的占20%,而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的只占5%。
三、应对解决对策及方法。
一方面,常见的做法是教师布置完作业后,要求学生让家长检查签字,这样既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及他们心中的责任感,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面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由于对作业失去了积极性,往往是只要应付完成作业,忽视作业完成的质量,更不愿去反思。针对学生自主检查习惯缺失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尝试:
教给学生自主检查作业的方法。
1. 全过程复查法:即检查整个解题过程,推敲每个环节,使解答正确合理,每一步运算根据。
2.一题多解复查法:即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题目。通过多解既检查解答的正确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编题复查法:即把原问题与一个已知条件对调,使原问题成为已知条件,一个已知条件成为所求问题,最后解答出来与原题对照。
4.查找错因检查法:即学生拿到教师已经批改好的作业之后,对做对的作业要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模式,加以记忆。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查找错因,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总之,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 ,仔细认真检查的习惯, 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 ,这都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表现 ,也是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的前提 。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到学习, 接触到作业 ,接触到考试 ,只要正确引导 是很容易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的。 行为培养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应该相信 只有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自己的目标充满信心 ,不管将来从事什么事都能取得成功 。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严格要求 ,示范诱导 ,反复训练 ,才能取得结果 。
关于小学生自主检查习惯的养成调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