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成为制约农村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影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归纳总结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以期抛砖引玉,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关有所突破。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约,小学作文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关。在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写话,为作文教学打下基础,作好起步准备。按原教学大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订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提出,他们竭尽心智,花了不少功夫: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周记;每单元教学完后都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对上交的作文详批详改;作文课上,讲了许多写作技巧,也要求学生记在心上……殊不知,花了不少功夫,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农村小学,师资、生源、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状况、家长素质等诸因素都严重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滞后,在语文科目的作文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是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困境。
要想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我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探索如何在三年级作文教学启蒙阶段把学生引上路,进而搞好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为此,笔者拟从教学的主客体方面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及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指导途径。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总体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一切课程都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教材的反思与重建,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在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相关途径、方式、策略之前,先尝试分析影响小学生这一教育教学主体的作文质量之诸因素。
(一)语言因素
“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即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实际上都离不开语言。”(《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主编 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16页) 很明显地,语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不掌握丰富的词汇、灵活多样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写作是无法进行的。日本心理学家阪本一郎认为: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多,对提高其表达能力的作用越大。扎实的识字基础,丰富的词汇积累(乃至语汇积累)在作文启蒙阶段意义重大,作用明显,但语言因素的制约作用同时还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的掌握诸方面。语体风格对作文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主要是要尽量实现口语语体向书面语语体的过渡,并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区别,在具体语境中灵活机动地使用语言手段。对于表达方式,也要能多了解和运用各种句式、布局谋篇的常识及一些必要的修辞手段、方法和辞格。总之,语言因素是影响作文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从思维起步,到口语交际,到书面表达,到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只有语言文字功底扎实,才能谈得上学习作文。否则,写一篇满是错别字、病句的东西,连基本的意思都不能表达,怎么称得上作文呢?
(二)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
当语言文字的制约因素得到解决以后,我们还要充分重视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很明显,一个思想品德方面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具有健康心态的人,再加上尽可能广博的知识,在作文时不但素材丰富,选材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且文章所显示的主题思想也往往是健康的、积极的。对于写作来说,语言是其外衣,重要的还是要看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写的文章所展现的内容才有可能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不至于流于枯燥乏味和单调空洞。知识面和思想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文章内容就像人体的肌肉和筋骨,要使筋骨强健、肌肉丰满发达,肤色健康有光泽,就要看写作者是不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广博的人。当然,不管是一个身强体壮的男人,还是一个沉鱼落雁的美女,如果他(她)的内心和灵魂是平庸的,甚至是邪恶和卑鄙的,那肯定会遭人鄙视甚至唾骂。而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好比是人的头脑、心脏和灵魂,是平庸、邪恶、虚伪,还是崇高、善良、真诚、优美……就在于写文章的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在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写作技巧及写作兴趣因素
试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