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小学生激励性评价表达特点的研究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小学作为一个启蒙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将激励性评价机制应用在其中,对于提高小学生课堂的教学水平以及提高学生成绩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课堂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中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有提倡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热情参与教学过程的状况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激励作为对小学生的一种很好的积极性调动的行为手段,对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小学生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8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对象与结果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北京地区某小学的20名老师,其中5名男教师,15名女教师,9名班主任,其余14人是任课老师,5人的年龄在30到35,10人的年龄在36到40,4人的年龄在41到45,1人的年龄在46到50,所有人的教龄都在5年以上以上均是随机抽查。主要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下发20份收回20份,整个问卷共25道题目,涉及到了教师对小学生激励性评价表达特点的各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激励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普遍认同的,调查结果分析,所有的受访教师普遍认同激励性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并且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有所期待,激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性评价可以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之所以受到受访教师的普遍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课程修改以来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切身的感受。
2.激励性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口头评价,占受访教师的70%,很少有教师会采用书面激励性评价、物品奖励式评价和带有激励性的肢体语言评价等形式来激励。当学生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时,只有23%的教师会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大多数教师会泛泛地说“非常好”,评价的针对性不强。教师不能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而造成这样的主要有这样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教师没有进行过有关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相关培训,缺乏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支撑,不知道应该怎样科学有效地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还主要依靠多年来教学的经验来评价,即使口头评价,语言也比较笼统,空泛。原因之二,非班主任教师,尤其是政治、地理、历史这样的非考试学科教师所教班级数量较多,与学生接触较少,进行书面评价与物品奖励式评价操作性不强,实施较困难。
3.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主要面向学生个体。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主要是对讲课过程中发言学生的评价,82%的教师认为最吸引学生的评价内容是对发言学生的评价。这反映了教师更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群体的评价较少。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多,教师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大多数教师还做不到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相结合。
三、结论及建议
1. 激励性评价是教师评价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广泛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评价方式。
2.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愉悦的心境,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发展的内动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3.了解激励性语言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策略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对小学生激励性评价表达特点的研究调查(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