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把学生评价从根本上由量的评价向质的评价转换。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量体裁衣,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所长。评价方式要改进得更人性化,除了笔试、面试、免试外,还可增加操作性内容的测试,活动性内容的测试等,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定还要参考家长评价、学生相互评价。
五、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目标
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不仅要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内在生成,更应将学生个性、人格发展与培养小学生公民素质结合起来。基于此,小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具体目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个体性或者差异性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并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
②人际性或交往性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应在人格范围之内。
③社会性或责任性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价值、义务和责任。
④实践性或行动性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明智地行动,即在与人交往、合作中,有效地、机智地表达和表现自己。
六、发展德智体美劳个性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是指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着力于“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和知识技能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农村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所谓“个性培养”是指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德、智、体及知、情、意、个性特征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比较充分地发展。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生特长培养是指农村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基于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通过校内外训练和学习形成的,明显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且对个体今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能力或能力倾向。
假设:通过小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全体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七、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加强对小学个性化教学的重视,需要在教学理念上给予重视,在教学管理上给予重视,在管理制度上给予重视,列如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教学培训与交流活动,在进行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个性评价和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