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她几乎没有跟其他小朋友接触,自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放学之后我便给家长打电话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并了解到孩子在家情况,他们是外地的,老家有较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家庭并不富裕,但生了三个女孩,雨荷是老大,她平时在家就很内向不爱说话,特别是遇到陌生的人,雨荷特别依赖妈妈,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发现她很少和其他人玩耍,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了解到情况之后我便开始有意无意的接触雨荷,抱抱她,而且把同桌给她换成一位话比较多又很开朗的一个同学,希望能够影响到她,课堂上常常因为她学习上小小的进步鼓励她,课后也为她积极点赞。同时,常常和家长联系沟通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请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学着分享学校快乐的事。慢慢地我发现雨荷开始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有了明显的进步,也能和不熟悉的同学玩耍了,见到老师也能主动向老师问好。
二、影响师生沟通效果的因素
(一)小学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
1.身体特点
身高和体重年年明显增长,身体发育的速度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由于身体的急剧变化,其动作、行为可能产生一些失衡的现象,大脑和神经逐渐发育,13岁左右是关键期,情绪易波动,感情十分脆弱。
2.心理特点
情绪易波动,注意周围环境,自控力不足,缺乏耐心,有依赖性,爱抚的需要迫切,随着年龄增长,性格特征开始突出,男女生区别日趋加大。教师应注意辅导自控力,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多关注,爱抚引导,教会孩子尊敬长辈,尊重老师,男女生注意分开引导教育等
(二)教师方面因素
有的老师,只在办公室里研究教材,不经常跟学生接触,有的老师,对学生缺少热情,态度冷淡,教师热情,学生才愿意接近,才肯讲心里话。或许有的老师只偏爱少数学生,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导致部分学生孤立无援,跟老师疏远。有的老师讲话不注意,伤及学生自尊心,未注意地点场合和分寸,对学生关心体贴不够,由于学生不成熟,依赖性很强,情绪波动大,遇到问题尤其需要老师的同情、理解和帮助。如果老师能够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多关心体贴学生,就会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三、师生有效沟通的方法措施
(一)谈话沟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与学生进行谈话和沟通前,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要对谈话和沟通的对象的思想、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事情,要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是谈话成功的一个前提首要条件,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些事情、内容,你才知道从哪里“下手”,找到有效沟通的切入点。
(二)谈话沟通前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合适的场合
一般情况下,在与人沟通交谈,如果善于捕捉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谈话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但是如果,不看时机、场合,想谈就谈、想说就说的话,往往会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学生内心抑郁需要排遣时;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遇到麻烦,需要指点时;骤遭不幸,需要安慰时;选择与学生谈话沟通往往是比较好的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事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谈之无益。当学生犯了错误,已经受到批评,正在自责,需要谅解时,不宜立刻跟进批评。就事论事的方法要适当地用。另外,与学生谈话不一定只限于在办公室里,由于办公室里面的老师较多,所以一般的谈话沟通都不易于在办公室里面交谈。课堂上、下课时、半路上、吃饭时、宿舍里等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时间和地点,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席关心都是谈话和交流。随时而谈,随地而谈,随事而谈。
(三)讲究谈话沟通中的策略
1.谈话中要平等对待与尊重学生
在谈话沟通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首先,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摆架子;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应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多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述出来,懂得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再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正面引导,侧面鼓励和帮助。这样子,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其次,我们找学生谈话时,态度要和蔼,表情要友善,目光要温和,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如果在谈话过程中,我们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树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话语内容辅以必要的手势,以便于沟通情感,体现言语意图。
2.谈话中要欣赏与鼓励学生
学生做错了事,不是抓住错误不放,而是应该抱着“治病救人”的心态去和学生谈话,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长(处)计议,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学生表现好时、成功时,要鼓励、赞扬学生,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动力。而对于那些处于失意、气馁、苦恼、不思进取的学生,我们更加需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充分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扬起远航的风帆,推动他们去勇敢地乘风破浪。
3.谈话要因人而异、因事施法
我们找学生谈话不可千人一面,因为学生在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表现情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谈话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事施法。性情豪爽的同学,谈话可以开门见山;但面对自尊心较强的同学,谈话就应旁敲侧击,含蓄一些,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让学生没法接受。
(四)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与学生谈话完后,尤其是一些犯错误的学生,如上课讲话、搞小动作等,由于那些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下子很难改过来,所以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教师还需要留心观察学生,适时的指导和教育学生,当学生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肯定;当学生再犯的时候,要适当的提醒,并鼓励好学生,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好好改正过来。
结语
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作为一名还未完全成熟的新教师,我们都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在沟通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断丰富教书育人的经验,以期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
参考文献
[1]杨娟丽.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桥梁[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6年10期,开篇.
[2]于红玉.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J].黑河教育.2008年第一期,第16页.
[3]王秀芝.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J].黑河教育. 2011年07期.
教师与学生成功沟通方法的案例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