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后进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的个案研究
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先后展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摆在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此期间,素质教育在我国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试验到全面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优等生的发展。在此同时,许多国家也都开始对每一个儿童都给予关注,特别是对学校里的后进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摒弃了仅重视少数优等生的教育观念和手段。
国民素质在逐步提升,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渐改善。同时,受社会与学校选拔人才标准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教育。每个学生身上不仅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给予的使命,还寄托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关注并转化后进生是社会大众共同的愿望。
案例分析
情况摘述一:
学生A是一个较为内向的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学期后成绩一直下滑,尤其是数学成绩,下滑严重。在从中等生变为后进生后,逐渐自暴自弃,找各种理由不完成作业,考试卷自己偷偷代家长签字,还学会了打架斗殴,有两次打架较为严重,一次伤到腰,一次伤到肩部韧带。从五年级到六年级一年的时间里,学生A的各科成绩一直在30分左右徘徊,而且对老师和家长的管教非常反感,大多数时候选择沉默,即使家长气急了动手打他,也是一声不吭。
成因分析:
据有关研究显示:绩优生和后进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存在差异,其情感交流、惩罚和拒绝否认这三个分量表上有显著区别,后进生的父母存在较多的处罚和拒绝,缺少对孩子的情感关爱,这就造成后进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缺失,导致其交往不正常,喜欢打架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成学习进取心低下。其次是学生A在初入小学时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不能适应三年级数学的学习需要。学习主要依赖于课后家长的帮助,而家长并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多数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简单套用题型等不良习惯,这些难以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尤其是在计算方面的学习。
学生A的依赖性太强,表现出浅尝辄止、懒于思考的习惯,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能进行深入扎实的数学思考。他凭借在低年级阶段记忆的一些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仅仅从表面的、感性的层次认识数学;习惯于通过背定义、记定理等字面上理解数学;仅仅通过记公式、套用题型解决数学问题。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缺乏深入的抽象概括,缺乏认真的比较和分析,影响了他对数学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尤其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学习后进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的个案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