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策略:
教师应调动后进生家长的积极性,唤起家长对学生的信赖与关怀;父母应该多与学生感情沟通,多肯定,少拒绝和惩罚。其次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知道,针对后进生A较差的基础,应该设定专门的、适合于他的“最近发展区”,并且根据他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因材施教,以让他尝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感,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开始时会针对他的能力范围和我们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特殊要求,而对于他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及时的鼓励和赞赏。并且在课程进行中他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只要是他主动提出的问题,不管我们是否己经学习过,我都会给予嘉奖;而对于没有学会的问题,如果没有主动提出来,我会耐心询问,然后让他多做几道相关知识的题,再对前面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者让他主动去问同学,然后做“老师”对我们己经学过的知识点,采取不定时的抽查,抽查形式就是让他讲给我听。
情况摘述二:
学生B比较孤僻,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她一直自己低着头看书做题,与同学几乎没有什么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会主动问老师,课上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勉强被提问到也是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不敢说的样子。这与之前外婆介绍的那个学生B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与她进行单独交流。“你为什么不喜欢数学呢?仅仅因为出国没用吗?有没有认认真真学过数学?”她又低下头,“我很讨厌数学,很枯燥很没意思,一点美感都没有。我也不喜欢我们的数学老师,我们同学都不喜欢他,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年级的最后。”慢慢的我了解了,她是典型的挑老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喜欢外部归因,极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且在学习方面的态度和情绪都不稳定。
成因分析:
对学习的归因不正确。学生B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出国读书和母亲在一起,在她看来,出国读书是不需要把数学学得太好的,所以她对数学的态度就是得过且过,勉强维持及格就可以了。在进入第二学期后,当外婆发现了她的这种学习态度,希望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帮她把数学重新拾起来的时候,她己经对自己的数学没有信心了,而且因为之前不牢固的基础和断裂的知识链,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起色,这对于意志力不强的学生B来说,几乎完全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教师的监督下被动学习,最终将学习数学看成是一种负担。
教育策略:
首先是学科价值的引导。要让后进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悠久历史;对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让后进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是数学对自身今后发展的影响,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障碍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学生B在吸收知识的能力方面比其他的学生要弱,思维能力差。因此,我在教学中也适当的改变自己以往的一些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拘一格,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在讲到混合运算时,我们会拿出一刻钟的时间进行“速算练习”,即发一套20道题目的混合运算题,限定十五分钟时间,做完后收上来再打乱顺序发下去,让拿到卷子的同学找出答卷学生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并且勾画圈出,课下时同学间相互讲解,最后再将每位同学改好后的卷子收上来检查,看是否有遗漏。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班级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学生B还建议我多进行几次这样的练习,因为她接连两次都差点拿到满分。另外,在讲课时我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法,将知识中的难点尽量分散讲,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同时讲课的时候注意语言简练明了,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情况摘述三:
对学习后进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的个案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