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C,男,三年级学生。后进生C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对他的要求也很宽松,不管是学业还是生活上,都没有任何苛刻的要求。在三年级下学期之前,学生C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爸爸认为学习好坏关系并不大,只要不是太差就行了,在学校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将来能上个大学,有一纸文凭。因为学生C的父亲虽然生意做得很大,但是文化水平比较低,这让他多少有一点自卑,所以他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给自己争得面子。学生C从小就很聪明,反应灵活,而且酷爱玩游戏,即使这样,他的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中等水平,所以父母也并未放在心上。
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的失误,后进生C的家长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属于放任自流型,如果不是因为学生脾气变得暴躁无常,也很难引起家长的警觉。因为父亲的想法很简单,即使学生C考不进大学,以后也可以花钱买进的,庆幸的是他的这一想法没有传递给学生。但是家长长期在学习上的不管不问,让学生把学习看的很“淡”,学习本身在他眼里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成绩的好坏也不会影响他的情绪或生活。 其次学生C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是学生的正常的需要,没有一个大脑健全的人会不希望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之所以有求知欲强烈与不强烈的区别,是由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策略:
教师要经常家访,尤其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家访,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其认识到学习并不因得一文凭而终止。社会是一个大学校,人生是一个大课堂,那一纸文凭也只是孩子曾经学习经历的证明,并不能代表孩子在社会这所大学的学习成绩。人生之路如沧海茫茫,谁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境遇。学历虽然可以拓宽就业机会,但能力才可以帮我们把握到机会,学习力才能使我们把握住机会。请家长摆正学历在心中的位置,要传达给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学习观。孩子缺乏求知欲,是受不良的家庭教育阻塞了孩子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家长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利用暗示、目标、计划等策略去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向家长汇报该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和知识缺漏情况,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掌握学习方法。例:在预习方面,我们的预习分为三步:先粗读,即先让学生C读懂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大体内容,对不理解的做出记号;然后在粗读的基础上再精读,即细读全文,把握其中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和方法;最后悟读,即对所读的知识感悟、升华。另外,指导他学会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并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要求他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他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这样可以增强他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他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启示:
最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教师要引导家长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后进生对学习进行合理归因;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通过家长的改变带动孩子的改变。从前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沟通出现问题,对孩子缺乏耐心,丧失信心打骂孩子造成孩子自暴自弃;家长传达给孩子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致使孩子胸无大志,思想空无,精神散漫,无心向学;后进生对自己学习的归因不当,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但有些学生后进生中大多数属于智力正常的学生,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有着良好地学习潜力,但是后进生原有的知识量少质差,认知方式机械消极。所以需要对后进生适当减慢速度,夯实基础,改善认识方式,从而提高认知水平。
总结
学习后进生问题是现在和未来都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因为有学校的地方就会有后进生出现,没有后进生的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学习后进生只是暂时性的成绩落后,通过教育转化是可以充分发掘其潜力的。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家长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帮助后进生转化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学生。
本文以个案研究学习后进生的不同表现和特征,分析了致使初中学习后进生产生的内外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最后,针对初中学习后进生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
对学习后进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策略的个案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