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深知大集体的弊端,就会给老师送礼、“打招呼”以获得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学秩序被打乱,一些有经济能力的家长就不断跟风,而一些师德较差的老师也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3.对幼小衔接改善的措施没有明确性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幼小衔接期存在问题的不仅仅是一方,而原因也是各异。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我们又会得出什么样的建议呢?对于幼小衔接的改善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计划,这些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非常急需做出改变的。
二、解决幼小衔接期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给家长的建议
1.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克服焦虑感
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完善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够使家长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阶段,家长比较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重视,到小学阶段,就从生活上转移到学业之中,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合力的结果,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发展。父母的焦虑感无形中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父母应尽快去克服。
2.优化家庭教育策略,及时关注孩子的需要
一个国家发展都必须得制定一个方针策略,那孩子的学习之路也是需要正确、合理的策略来引导的。家庭素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的能力体现了家庭的教学方法。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并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做个好榜样。过早死记硬背地学习小学知识,可能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专心、坚强、自信、乐群等心理品质,以及时间观念、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学校的沟通与互动
多与学校老师密切联系,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动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孩子,帮助他们更好的进步。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合力的结果,只有三方相互配合与协作,做好衔接工作,才能为孩子提供给、更好的发展。
4.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构建完善的学习准备
孩子才是幼小衔接的主体,要多了解自己孩子的切身感受,才能制定合理的策略。孩子的内心是单纯的,但思想确是活跃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更不能擅自帮孩子做决定。有些家长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觉得为了孩子以后比起同龄人更优秀就报名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这样揠苗助长的行为也许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小小年纪就背负了重担。孩子天生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家长要信任孩子,当然,及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教会孩子自己系鞋带、收雨具(雨伞、雨衣)、削铅笔、收拾书包等。天热了要让孩子自己知道脱衣服,尤其是春秋季节,下学时,要整理好书包,把书包、衣服都带回家等。
(二)给政府的建议
因为教师也是在政府的文件指导下进行施教的,所以政府也需要改善一些做法。
1.整合过渡阶段,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的无缝对接
为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我国早就出现了学前班,但是因为都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性质与幼儿园相似,家长可以选择是否参加学业。在这方面,中国起步较早,但有些细节仍然迫切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政府颁布一些硬性的规定或者让这个阶段也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来促使这个衔接阶段逐渐变得完善。
2.促进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一体化培养
关于幼小衔接期的家校合作的几点思(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