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语文的教学乐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而英国哲学家克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的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不同的口中,却道出了教育的真理,语文教学也是更加如此。如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爱上语文,并愿意学习语文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乐在阅读当中
在词语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对词语有感情朗读,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我在教学《我的长生果》时,先出示词语:呐喊助威,如痴如醉,落泪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呕心沥血。第一次引导孩子们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什么样的画面?让孩子们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和字的结构,然后再指导朗读,指导反复朗读。第二次引导孩子们;要求试着将这些词语分类,再边想象边品读,读出每个分类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学生们熟悉整篇文章后再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给学生们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孩子们就能触摸到作者饱含的浓浓深情。
二、学在其中
叶老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以礼法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朗读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背诵又是理解语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累下来。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朗读。还经常给学生做一些范读,指导。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首先让学生自读,初步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和平的渴望,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当读到现在这顶现在这顶蓝盔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接得到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我运用了低沉地、缓慢的语气进行范读,听着同学们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然后提问,老师运用了什么样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然回答正确。然后,我要求学生运用同样的语气来读,有些同学的声音都有些哽咽了,显然,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小作者的悲痛心情。当读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我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没想到他们朗读时语调逐渐提高,特别是三个“和平”!层层递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渴望和平的感情,我的心也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借机推波助澜,请同学们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背诵下来。结果,同学们的背诵速度比平时快了两倍,这让我更加体会到感情朗读的重要性,我以后要加大朗读力度,要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带感情地朗读,体会朗读的乐趣,慢慢地进入学习状态,爱上语文,快乐学习。
也说语文的教学乐趣(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