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摘 要] 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全面发展 学习动机
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学生的发展
有个别教师认为学习成绩差得学生是因为“不聪明”,生来就很笨,所以对这部分学生不闻不问,任由发展。甚至因为学生“不聪明”而受歧视,这是极不正确的,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因为一个人的聪明不是天生具备的,聪明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我们每位教师重在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做一名聪明的孩子,由不聪明逐步发展为聪明。但愿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会想到每一位学生,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全面学生的发展,要两手抓,两手硬。什么样的花儿施什么样的肥。只有这样,祖国的花朵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浇灌下才会开得越来越艳!
二 教师在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然局限于具体的事物,抽象思维在他们脑中还没有形成概念。所以不同年级,不同的班,就是同一班的不同学生在受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了解学生的一般发展水平外,还应了解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及其原因,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诸如布置不一样的作业,要求不一样的标准等。不能对整个班的学生整齐划一,不能拿一个标准去衡量几十名学生。一个人的手指都长短不一,更何况有思维的人呢?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材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指导老师教学的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观念,才具备了教“活书”的条件。由此,教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周围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重组”、“包装”,使“教材”情趣化,生活化。
2.1 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学生想说,敢说。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张扬。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比如说,教师可用幽默的语言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使得课堂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2.2 改变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