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信念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信念。共中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自己觉得有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自己的能力可不可以改变和提高。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学习困难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学业失败而丧失自信,因此,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动机激发途径。
(1)创设成功的机会。
(2)树立成功的榜样。
(3)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
4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其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学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如何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1)善于发现学生的直接兴趣。
(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5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内在动机。如前所说,任务卷入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本身,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来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得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卷入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习结果,通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高低,往往对学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对课堂学习任务更多的是自我卷入倾向。这就告诉我们,引导他们从自我卷入转向任务卷入是改变学生畏学、厌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2)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
班杜拉给挑战性任务下了明确的定义,它是指有一定困难,但经过个人努力能够解决的任务,也就是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任务。如果教师一味让学生去应付低水平的任务,是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的。过分容易的成功不具有强化的价值。班杜拉认为,容易的成功是一种常规性行为,对常规性行为的奖励并不反映人的功效,所以不能促进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接受挑战性任务是一种进取性行为,对进取性行为的奖励能够证实人的功效。
6 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1)奖励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2)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但事实上,有效地进行表扬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三章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比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论文”、“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即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让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得到展现,让学生的点滴进步得到肯定,这就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教育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蓝云.《学习动机浅析》.《教育科学研究》
[3] 张世臣、杜兰玉、赵淑文.《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奥贝尔著,余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 张大钧.《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向海东.《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课程改革》.《心理学》,2001年第3期
[8] 王贤瑞.《挫折时的动机初探》.《心理学探讨》,1983年第2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