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新心得体会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在一堂课中限制课堂气氛的因素有许多,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科学又合理的确定课堂的目的编写合理的教案。教学课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主动参与主要是体现在教师是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
本人在一年半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一些经验,下面是我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过程中的一些新的体会,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提问方式策略
1、提问方式的重要性
提问在教学的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以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暴燥的回答,教师对学生就会缺乏亲和力,在情感上学生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听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命令”或“指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2、提问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以鼓励的眼神和微笑的表情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朋友之间的问话,而不应是提审犯人一样的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一运用鼓励性语言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该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坐或站,教师不用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二、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1、增加学生热情的重要性
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象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
2、提高学生热情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相反,老师总是总结“一二三”式的方法,学生听得太多,投下去的石头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涟漪。其实。转而思考,我们自己读书时,不也对老师讲课的方法感到乏味无趣吗?
小学语文教学新心得体会(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