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位拥有10年教龄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一直都在思考着“怎样教学”这个普遍而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它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呢?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法提倡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等等。但我们要如何把这些融入过教育活动中,才是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思考、去探索的。
我认为,教育学不能单纯将书本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和学,更应该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且会运用知识,这就须要在教学中做到:
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教学者与学习者相统一的角色来融入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做到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的学习者,通过平等地讨论和对话,表达自己的教育认识,吸纳学生合理的教育见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次,改变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开辟教育学第二课堂。在课堂上,提倡平等对话,在课外,提倡积极交流。
此外,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找回自信与尊严,这是真正培育学生教育智慧和形成个人教育知识的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提问与思考,要欣赏学生的表白与论述,要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提供机会与条件。
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名只会老实用耳朵学习的机器。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课堂上形成教师的知识与话语的霸权,要倾听学生的表达,要尊重学生的见解,要谦逊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师、生”都获得了某种认识上的自由,学生才会慢慢地从教育的角度,用教育的思维,形成教育的理念与智慧,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自由与愉快。
我们都知道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现在的封闭式教育太过于严苛。我认为封闭式的教育是是把学生与社会进行分离。清朝闭关自守致使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同样如此,学生最终会走入社会。学生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有利于打开思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对能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但现代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一就是过于片面的追求分数。从而就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使得学生不是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因为成绩而学习。从而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被动者。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偏离轨道。整个中国教育界形成了知识“万能论”这种现象。
“重知识轻能力”这种现象严重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整天在书本之中徘徊,而没有多少时间感知世界,以及生活美好。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的最高境界应该追溯到我国古代了。从“四书”、“五经”到《孙子兵法》,从孔子的儒家文化到孟子的“仁义之道”,再到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歌赋。我国几千年文学精粹,甚至影响了全世界。
反观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这千百年前的古人了。看一看在“诺贝尔奖”上的中国人是屈指可数。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创造过多少奇迹,可到我们这里就停住脚步,再也没有超越。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的意识。而教育又直接影响着这些。“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知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在我认为,教育不仅仅为传授知识,更应做到到对学生灵魂、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而这关键在于基础教育。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广大的教育学者们别忘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授业”时还有“传道”、“解惑”更为重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切实把立德、树人做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充实的自身专业文件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自己的寄语
我相信,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自己也会加倍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即使我无法超越古人的成就,但我希望通过我对自身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让我的学生创造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也就是此生我最大的成就!
关于学习教育学原理的感想(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