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志向水平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所有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只有真正地了解和掌握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根据这些差异行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心理咨询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呼唤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出现。
(2)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与技术。
(3)回顾儿童咨询与治疗的历史显示了儿童咨询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
3、儿童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开始前的心理学诊断。是遵循受理谈话和心理检查。在正式开展心理咨询前获得有关来访者的较为详细的基础材料。主要包括来访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及生活环境等^论文。应了解学生的主要问题,来访者所处的心理的、社会的状况以及来访者的人格构造,自我机能状态,来访者问题行为发生和成立的心理动力原因等^论文。
4、 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
现代健康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关心儿童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生理和心理上疾病可能导致自卑、抑郁、过分敏感、敌视等不良心态、一方面儿童的系里障碍、心理疾病会影响他们机体的发育、对其躯体健康造成危害、给他们带来痛苦。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都要关心和帮助儿童保持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状态,使他们健康稳固地发展和成长。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观、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儿童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适当的认识。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在他们之中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事事“自我感觉良好”另一种倾向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
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与过去的自我比较,以及从周围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加深自我了解,避免主观误差。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儿童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儿童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会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是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之一。其次,培养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当情绪不佳时,转换环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助于情绪的平静,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三、改变角色,做一名德才兼备型教师。
教师的角色将会伴随着新课程的进程会走向而完成其转变,教师将在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会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待。
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目标的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客观、科学、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身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的教育观念,保证教学有效实施。
在当代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的地位,使之成为教育教学的构建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牢记: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我们要转变角色,真正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