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进生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调查分析
[摘要]素质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应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本班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业问题。转化后进生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水平,所以教师可利用应用心理学来转化后进生。本文将从应用心理学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优势、策略展开分析,以此展望应用心理学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后进生转化工作、应用影响
应用心理学是指为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而展开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研究科学,学校教育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到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便于教师更加深入地把握后进生的学习心态,分析后进生行为问题的根源所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心理学在学生转化工作中的优势
大多数后进生都存在这样的共性: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毅力薄弱、纪律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绩进步,所以被教师称为问题生、后进生。虽然这些学生存在诸多问题行为,但是却有着一定的行为原因,比如学生在已往的学习中受到教师不公正的待遇、学生试图以问题行为来引起教师注意,等等。通过应用心理学中的学校教育理论研究,教师可从根本上分析后进生发生某种行为习惯的原因,对症下药,彻底根除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另外,通过应用心理学,教师也能够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后进生的所思、所想、所感。这种以换位思考与理解为基础展开的学生转化工作也易于引起后进生的情感共鸣,改变后进生敌视教师的态度,使师生能够以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展开交流与沟通,帮助教师赢取学生认可与信任。如此一来,便可提升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实效性,使学校教育成为“大众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可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保持身心健康。
二、以应用心理学来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1.以心理学分析与纾解后进生的学习心理
后进生是指在学习中成绩落后、有不当行为的学生。从根本上来说,后进生更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因为这部分学生长期经历学习失败,对学习毫无自信,导致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然而,有部分固守“应试”教育思想的教师并不关系后进生的心理活动与想法,认为尖子生才是自己教学与关注的重点学生,忽视了后进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使其变得偏激。在新课改中,人们明确抨击了这种不当的教学理念与行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尊重与呵护。为了彻底转化后进生,教师应该主动利用应用心理学来分析后进生发生问题行为的根源,以有效的心理辅导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纾解学生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
就如笔者所教班级内便有一名后进生总是违反课堂纪律,还会顶撞老师。通过观察,笔者认为这个学生并不是好动、学不下去,而是单纯是为了反抗老师而反抗。通过阅读教育心理学的书籍,笔者受到了启发:这个学生是在试图引起教师的注意,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然后,笔者便在实践中证实了这个想法:如果教师不理会这个学生,他便会偃旗息鼓;如果教师批评他,达到了这个学生违抗教师的目的,他就会变本加厉。于是,笔者与其进行了课下交流,向其说明笔者会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也十分关注他,但是希望他不要违反课堂纪律,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为了激励这个学生,笔者还与其“约法三章”,即如果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笔者会满足学生的一个愿望,时限为一个月。这种做法得到了这名后进生的认同,因为他认为与老师拥有了“小秘密”,是站在统一战线上的盟友。所以,这个学生也十分主动了改善了自己的学习行为。通过这个案例,笔者意识到了了解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原因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后进生的时候,总是会先分析行为根源,避免多做无用功。
2.落实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一个后进生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调查分析(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