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摘 要]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打破古老的“满堂灌”的教学常规,把学生原来的“被动”学习只是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但是,教师如果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把握不正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实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现就自已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以我县“5+1”有效合作课堂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5”就是指合作学习中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和达标检测,“1”指的是教师的课后反思。“5+1”课堂首先要搞好小组建设,把班级按6到8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好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控员等等,每个小组设计组名、组徽、组歌、口号等。教师课前要设计导学案,导学案就按照“5”进行设计,上课时就按“5”环节进行,那么在教育教学课程中“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合作学习就为重要了,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放手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内容、方法在合作中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自己亲身经历去体会学习的过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汇报、质疑、讨论、总结,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里进行展示、质疑、补充,总结。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也能全员参与了。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他独特的优势,但尽管小组合作有着这么多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而无法实现有效交流。
以一个二年级小学生为例,这些孩子虽然同处已将近两年了,但是由于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环境、学习习惯等原因,造成了明显能看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有的小组成员因为基础差,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和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不愿合作或者说是无法合作,造成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影响了有学习意愿的学生进步。
2、合作学习方式方法不对,只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为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动不动就来个“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而没给予指导,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形式。课堂上学生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合作学习,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讨论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合作本来就因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
3.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虽然原则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但是用心学习的学生不用说,在课前还是课后都会自主的学习,但是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的,遇到困难并不善于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或者说学习本就和他们无关,所以就会有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游离于团体之外,只等最后把结论一听了事。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也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
4.合作学习参与度少。
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