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的学生都爱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表现得比别人要好,更不愿意去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同时小组成员因基础的差异,个性的不同,往往造成优等生“包揽全堂”,而后进生“望而不及”。长此以往,后进生容易形成惰性,或者就直接不参与。
以上原因使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小,把小组合作的种种优势全都抹杀了。我认为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发挥其效用,教师必须尝试以下做法:
1.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只有形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样实现学习目标。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所以老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准备。
2.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围绕学习目标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针对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做到层次分明,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3.教师要积极参与,做好引导、调控。
每一堂课都离不开教师的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作用。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4.重视提高课前预习质量。
没有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效果,课前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所以教师的课前预习安排和指导极为重要。有一些同学本就有惰性,更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学性,课前不预习,到课堂上无力学习,更谈不上合作学习。所以教师对学生预习要加强指导,使学生重视预习,掌握预习要领。
5.给予充分的鼓励,营造探究氛围。
合作学习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不但给学生鼓励,更引导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小组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6.做好课后反思极为重要。
俗话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一份收获都离不开精心的准备,但“反思”则给“准备”锦上添花,所以,课后需及时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准备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和课后反思”已是我县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伴随着我县“5+1”合作课堂的推进,“5+1”合作课堂在全县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
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