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教育理念上,教师要抛弃居高临下的师长观念——哪怕是教师再热爱学生,再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但如果不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平等自由的人,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也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管是何种教龄的教师,都一定要把研究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作为最基本的教学主题。教师只有把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作为最基本的教学主题,才能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这种理念的转变也只有落脚到实实在在、平平常常的每一节常规课中,才能产生真正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
其次,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教师教的重点,就是学生学的重点;教的难点,也是学的难点;教的弱点,正是学的弱点;教的关键,也就是学的关键,而据此选择的教法,必须是以学法为出发点,教法为学法服务。当然,这是理论,是教育理想,教育现实中很难同时满足几十位学生的需要,但我们要追求让我们教师的教法尽可能地区满足可能多的学生的学法,那么这也就要求教师掌握的教法要多样化,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各种教法,才能为教师更好的使用教法去服务教法打好基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能提供给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已经越来越好了,那么学生的学法也随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那么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好飞速进步时代的教学条件。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更需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学法是否和预定的学法一样,如果不一样,要能够立马根据学生喜爱的学法调整教师的教法,还有在我们的课堂中有许多生成的课程内容,那么随之我们学生也会根据内容的生成需要生成原来教学设计中本没有预定的学法,这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便要发挥到极致了。
曾经有个研究报告说优秀教师都有教学反思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坚持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教师除了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法。有的教师,自出道那日起,就是那一套,一直用到他走下讲台,这样的教师除了不爱学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成功的教师需要反思,没有成功的教师更应该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管我们的教法成功与否,我们都要反思其原因,成功的可以进行经验推广,遗憾的要认识不足,寻求应对策略,并进行改正,从而提升自己。
“教”,经过“教授”,演变到“教学”,它强调了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从只关注“教法”到“教法”“学法”并重,也强调了学法的重要性,众多教学事实表明,离开了学法的教法,不包括学法的教法都不可能是适合学生的“好教法”,“教”必有“学”,研究“教法”,必须要研究“学法”,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也正提醒着即将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我们和正在教学一线服务的教师们应当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法,用我们的教法去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让学生做学习快乐的主体。
关于“以学法论教法”的教育逻辑与反思的思考(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