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容都是作者对生活的追求或感悟,课文内容处处都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生命教育的实施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的向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意识的渗透。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通过了解王二小事迹,让学生们体会小英雄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并教导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中真正解读生命的价值。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回想这一单元所学习的课文,让大家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也可以说一说身边还有哪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老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们收集整理^论文,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辩论会,使学生更充分的解读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全面认识教材,深层次的挖掘、感悟教材中的生命资源,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三)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向小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时,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感受到新鲜感,对其产生兴趣,让小学生能在丰富的教学方法下品味生命。
首先,情感感悟法。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体验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频、图片等对小学生实施教育,无形中教师会把学生带到那个情境中,使学生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心路历程,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从中体会生活的美好。
其次,反复品读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体验作者当时的心境,从而升华自己的内在,增长知识。在反复品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也能自主感悟,深层次理解文本含义。生命教育内容也会被学生自主理解,使其更加容易接受,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最后,综合实践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还需要在课外活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课外活动也是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应抓住机遇,引导学生切实的感受生命,让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体会生命的美好。
(四) 提高评价能力并奠定评价基础
评价就是评定价值的意思。教师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评价。教师要提高评价能力,首先要充分准备,奠定基础。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对教学进行设计,还应对课堂评价进行预设。在对课堂评价进行预设时,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语言,在教学的同时充分运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更好地引领学生品味文本,支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其次,教师评价应形式多样,灵活运用。语文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时,不应只采取一种评价方式,应因学生的特点而异、因课堂需要而异、因教学环境而异,机智、灵活的运用创造性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口头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的。还可采取肢体评价,例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儿,或是鼓鼓掌,这种评价更具有情感,直击学生内心。更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或学生自我评价,如在朗读完课文后,让其自评,再让其他学生对其评价,在这种同伴们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更容易倾听与接受。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课堂的不同状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而学生在受到评价时,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认同、赞许、自信。因此,教师应丰富自己的知识,奠定自己的评价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新鲜的评价,让学生听而不倦,让我们的小学课堂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五)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爱生命
写作练习就是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过程,是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与感知的过程。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生命问题进行思考,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体现生命的意义。要想在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练笔中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让其变成小学生课堂练笔的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应准确抓住契机,在小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及时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外书中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课内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而课外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一个月看一本课外名著。一个月后,教师可以开展一节课外书欣赏会。比如在欣赏《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大家总结一下主要内容,再浏览一下经典片段,讨论一下祥子一生的三起三落,赏析结束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悟,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个读后感,把生命教育落实到实处。
结论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其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含有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因此,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充分结合,更能够启发学生充分地理解生命的含义,创造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