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教育方式
1.“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充分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学生性格、爱好、人际关系、特长、家庭状况等方面。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比如:本学期,我班设立了“月末奖项---爱心奖、雷锋奖、进步奖、纪律奖、劳动奖等,每个月末准时颁发奖状、奖品,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上进心。两个月后,我班的纪律、学习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是学生除了父母以外接触最多的、依赖最多的人,教师应该留心学生情绪变化,经常找他们谈谈心里话,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比如:我班有一学生,平时在班里各方面表现很好,有几天到了学校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我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及时和他亲切地座谈,解开了他心里的疙瘩,这位学生很快又回到了学习轨道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生活中对待所有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让教师成为他们亲近、知心的朋友,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班级中总会有很多优秀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这些优秀学生做事认真、学习优秀,能够给其他同学设立模范作用。小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在榜样的带动下,就会无意识的产生竞争意识,并努力追赶他们,形成有形的学习动力。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为此,我成立了五个学习小组,学习优秀的担任小组长,发挥他的特长,引领小组学生认真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经常利用班会、主题队会为学生推荐一些励志成功的作品,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四、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同时他还特别强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从某些方面来讲,家庭教育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因此,我经常在放学后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和家长推心置腹的谈心。学生家长积极的配合,使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成效。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及时沟通交流,形成教育的一致性,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学生优秀的品格。但是教育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也是不完整的,还需要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总之,小学的班级管理是一项集综合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更要从小事着手,在班级管理的细节入手,强化自身的 奉献精神,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教师作为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深入学生内心,使班级氛围和谐友爱,互帮互助,健康向上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今后,我将努力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只要我们心中是真诚地为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付出,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一切都为提升孩子生命状态为出发点,我相信,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得到提升。
小学班级管理心得体会(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