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技术可作为高效课堂气氛的整合器。
新课改的基本理论就是“学生主体”,追求“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课堂特色,多以小组讨论、组内展示、班内展示等课堂结构组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须提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置入动的状态中去讨论,也要学生在静的状态中去倾听别人的陈述或展示。高效课堂讲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一体,目标一致。“动”,在生,有动身、动心(动脑)、动情,三个层次;在师,不仅有预设,更重要、更有价值的生成,在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还必须有充分的互动。同时,课堂也需要“静”,因为安静能够营造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
动态课堂随着教师的预想,提起学生兴趣,师生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而在“静”是一种升华、感悟,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我们同样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这是比教师口若悬河的空讲更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有位老师在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课堂结尾用幻灯片播放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孩子,战争国家的一片狼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等图片配以伤感的哀乐,加上简单的文字介绍。学生们默默注视着白板,不时发出惊叹,不时啜泣,让学生深深地感触到战争带给人们,特别是孩子的苦难。此时,孩子们没有吵闹,没有嘻笑,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有时在古诗的教学中,播放应景音乐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去听着音乐,静静地感悟诗人情感。有时学生静静地观看一段视频,比老师绘声绘色地去讲解更有用,课堂的“动静”相宜,都归功于信息技术的直观、形象,“动静”一体,学生才能“聚精会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信息技术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大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碰撞、动手、检验的平台,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学魅力大大增强。利用信息技术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信息技术呈现教师解读教材的基本思路。
教师的教案是教师研读教材后得出的思路文本。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看不到这个文本的,现在通过信息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知道了教师思考的轨迹,观摩多了,也就会领悟出学习方法。
(二)信息技术负责储备教师为讲课配套的相关材料。
课堂上,教师需要列举论证,需要现象印证,需要典型剖析。电子白板就有这种随时显示的能力。并且使用方便,储存量大,可重复使用。
(三)信息技术负责提供必要的教学答案。
课堂是解决问题的,当问题弄清后,教师有必要对正确结论给予明确与强调,以统一认识,加深学生印象。而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准确、规范地把答案呈现给学生。
(四)信息技术展示教师收集到的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把学生的问题或者是收集的^论文、作业等展示给全班同学看。通过对突出问题的点拨,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障碍。
(五)信息技术负责呈现教材中的精彩部分。
在呈现出教材中的精彩部分,让学生一目了然,生动、形象,容易圈画。特点突出的材料,关键的表述与结论,供师生重点赏析、辨析、解析。
(六)信息技术负责提供学生现场体验的操作平台。
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平台。让平面课堂、抽象课堂变成立体课堂、实践课堂。
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在进步,教育在进步……我们教师也要进步,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必须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与时聚俱进,才能取得共同进步。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的局限,使教与学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也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成为一体,实现了教与学的网络化、情境化、全时空化。这种交互式教学也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技术上支撑和落实的载体。信息技术将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助推小学高效课堂(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