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摘要】后进生是老师工作的重点,耗费很多精力,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后进生,而小学生塑造性更强,转化的必要性也更突出。分析了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且结合实际对后进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 小学;后进生;转化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里面出现了“后进生”。而对后进生的教育又是一项艰巨、细致复杂的工作,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掌握原因,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定会促进后进生良性转化,多年来,我对后进生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要转化后进生就得“对症下药”,通过调查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因素
1、对教育对象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教学上只注重上等学生,对后进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视其为包袱或害群之马,这样,本有进取心的后进生将失去进取的信心,甚至产生故意的对抗心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把爱的阳光撒向这些最需要的孩子,他们怎能茁壮成长呢?
2、教师与学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怕而远之,既远离了学习和纪律,更远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教师很少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关注他们,甚至认为只要你们不给班级抹灰就行了,或者说“不惹事”即可,久而久之,使他们在对自己失落与放纵中终沦为后进生。
(二)家庭教育因素
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绝大部分家长对其子女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孩子学不学,成绩好不好全无所谓,甚至有的家庭把教育子女的问题全部依赖于学校,而没有尽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责任,使教育出现了较大的残缺或空档。
2、我们农村地区父母大多出门打工,常年在外,对子女学习无精力过问,学生缺乏家庭里关爱和教育。
3、有些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孩子。
4、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凡求则是有求必应,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要求不高,对孩子在校犯的错误包容放纵,致使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以至于相冲突。
5、父母离异,孩子失去温暖,无人关照,对生活掺杂了许多不应有的观念和想法。
(三)社会因素
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方法(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