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赌博、吃喝、腐败、浪费等都会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社会上非法书刊、录象带、网络等也坏作用不小。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重,看了那些带有刀枪、棍棒、黄色书刊、录象等,或误出入黑网、暴力网、黄网之后,都想亲身尝试一下,结果一试就步入歧途。
(四)自身因素
1、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2、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是非不明,爱惹是生非,不以为耻,反以为乐,不求进取,甚至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3、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
4、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
二、后进生转化的措施
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与后进生谈心,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任何教育都伴随着感情,真诚是打动人最有力的情感力量。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经常和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真诚地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经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在心里消除师生的鸿沟。只有在这个时候,师生才能做到心平气和,教师的鼓励和批评,学生都容易接受,而且教师必须保持真挚坦诚的态度,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扬长避短,发现闪光点,众所周知,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从孩子的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与之相沟通
在学习上要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增强自信心,为增强孩子的信心,我们就注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特长与个性。后进生的成因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往往都有想学好的愿望,只是由于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帮助和督促,使学习障碍积重难返,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对学习成绩差的,有的教师会轻视和疏远;对回答问题出错的学生,有的教师会是一番训斥;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会把他们拒于集体之外;与家长会面时,也会当着学生的面说:“你孩子太笨;你孩子恶习难改;你孩子无药可救……”这些教师就是不肯给后进生一丝希望和自信。学生由于被冷落、被疏远、甚至被歧视,而对老师有戒备心理,甚至形成了对峙局面,后进生的人格会被扭曲,成为真正的差生,这岂不是教育的失败吗?因此,我们教师要尊重后进生,塑造他们的人格,适当的鼓励也十分必要。
班里有个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对于她的心理状况,我多次找她聊天谈心,在课常上也有意地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也电话过她的父母进行沟通,经过多方努力,使她感受到“爸爸妈妈、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信心,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三)帮后进生消除厌学心理,持之以恒,耐心教育
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高分,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针对后进生的实际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兼顾后进生,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 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种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因此,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做到不急躁,不厌弃,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工作。教师主动创造良好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地创造条件让后进生大胆地暴露自己的错误,及时搜集后进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信息,随时发现和排除后进生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尽量减少和缩短错误的理解及模糊的概念在后进生脑子里停留的时间。
以上是我对身边后进生的见解,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我希望让每个孩子都能自我成长和发展。
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方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