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养成好习惯的教育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认识到这一点,我特地邀请他的奶奶到校沟通,并进行多方面调查与家访,诚恳地与其外祖母进行了多次交流,消除家长听告状的顾虑,与家长达成一致,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每隔几天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纠正孩子擅自减作业,作业敷衍的情况。同时我与班级的学生,担任起他的监督员,将他在学校的情况用笔记本记录下来,并及时发现进步与不足。然后把他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做得好时让家长给予表扬奖励,做得不好时让家长配合批评矫正,让他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善诱激励,体验成功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好习惯的场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生学习的需要,影响学生一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1>
王前程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多次批评教育效果不大。于是我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他情感交流,循循善诱,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由简单易行的开始,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他自己选择作业,利用小星星奖励的原则,克服作业上的困难,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并在作业本上批注“有进步,继续努力”“你真棒”等语言激励他。上课时,观察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求由几分钟慢慢向十几分钟推移,适时提出较简单的问题,让他解答,给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果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会奖励他一个小星星,并且在班级里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动脑的乐趣,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他逐渐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部的动力。
(三)持之以恒,加以强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所以遇到反复时不能操之过急。<2>
王前程同学在两周后出现故态萌苏的趋势,上课虽然没偷玩玩具、没打扰同学,但有些心不在焉,作业潦草。我发现后及时寻找原因,明白他缺乏主动控制自己的意志,便耐心引导他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甚至在班级中会让他担任小组长的工作,用同学和自己的力量来规范行为习惯,树立小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孩子在反复中学会辨别,在反复中形成和巩固良好的习惯。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条件反射系统才逐渐定型和自动化,学习习惯才日趋稳定。
四、实施效果
通过对王前程同学近一个月的个案辅导,成效如下:
(一) 课堂行为的转变。在课堂上,已经改掉了偷玩玩具的不良习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基本能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举手发言。
(二)作业态度的变化。作业能坚持每次做,并按时交,且书面认真、干净,遇到难题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主动动脑思考,实在不能自己解决的能虚心向老师请教。
(三)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改正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后,王前程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明显增强,积极主动性有了提高,再加上他本来就头脑灵活、聪明,成绩自然有所提高,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五、结论与思考
(一) 从以上研究可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有训练中来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
(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之外,还应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
(三)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育为生所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习习惯培养应成为课内外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王前程同学学习习惯培养成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中的一例,像这样通过培养学习习惯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终身受益的事例还有很多,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美】里奇.考伯:《好老师 激励后进生的21个课堂技巧》2001年,第五期<1>
2、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2012年2月第一版<2>
小学后进生学习习惯培养成功的案例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